-
预付消费、投资返利、“以房养老”变钱房两空......这些陷阱老年朋友不得不防
为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2022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出品《3·15北京金融“银龄行动”指南》,为“银龄社会”筑牢安全屏障。报告中展示了钻以房养老政策漏洞、设预付消费陷阱和以“投资返利”为名的传销类非法集资等骗局。...
-
保本高收益“以房养老”?当心“套路贷”
57岁的G女士经朋友介绍得知了某“以房养老”项目,称可以自有房产证作为抵押进行理财,每月可获得房屋价值3%的高额理财收益,且无风险,项目很成功,已有多人做了很长时间。...
-
老年人需要防诈型的“适老化”改造
“这款交友App,把我们家闹得鸡飞狗跳。”武汉市民刘女士说,家里老人看了网络广告下载了一款中老年社交App,结果被引诱充值五六千元。“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老年人普遍用上了智能手机,但不少老年人欠缺网络安全知识,成为一些手机App流量“收割”的对象,乃至陷入各种网络套路中。(3月14日新华网)...
-
“养老院”成诈骗基地?1.9亿老人的晚年如何安放
86岁的胡范平损失了108万,一家人的生活都没了着落;68岁的吴琴被年轻的销售忽悠了,再也没要回钱;63岁的曹迎林从桥上纵身一跃,三天后尸体才被人找到……养老的钱,不好挣,但好骗。...
-
加盟“新能源”?老年人谨防“面对面”诈骗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诸多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公司蓬勃发展。而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新概念,钻空心思想要不劳而获,编织罗网,多种套路结合的“加盟新能源”骗局应运而生,该骗局更多的针对老年群体,危害更大,更加难以防范!...
-
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养老钱”投资风险提示
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养老钱”投资风险提示,当前,我国已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通过投资理财让自己的“养老钱”保值增值,但部分老年人却因为金融知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落入犯罪分子的诈骗陷阱,遭受了财产损失。北京银保监局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注意四类“投资误区”。...
-
八旬独居老人购买“养老卡”后钱难退 问题卡在了哪儿?
北京一位80多岁的老人熊先生,两年多前在一家养老院预付将近14万元,最终并未入住。老人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爆料称,养老院答应以75%的标准“收回”,但总是找出各种理由推诿,不予办理。而涉事的北京健生养老院工作人员表示,将向负责此事的相关人员进行反馈。...
-
养老钱全被掏光还要卖房..
养老钱全被掏光还要卖房...幸好养生馆没有卷款逃跑,幸好有12315和媒体帮助追回来了,我们没办法去阻止不良商家忽悠人,除了事后帮老人追讨欠款,更需要对家人多用点心,防止他们被骗。...
-
“干细胞”系列诈骗案主犯被判11年,67名老年人领回被骗款476万元
2月24日,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以“干细胞”回输血液干细胞“干细胞”之名,诈骗老年人钱财的典型案件。涉案的38名被告人全部被追究刑事责任,476万元诈骗款全部被追回。...
-
冒领死者养老金 洮南一男子被抓!
2022年3月10日,洮南市公安局安定派出所接到市社保局移交案件:洮南市某街道某村居民杨某于2015年3月去世,但有人冒领杨某的城乡居民养老金,给国家造成损失,共计6287元。...
-
抚慰老人心灵,有效避坑
陈芳(化名)曾在山东省某沿海城市的一家保健品店铺销售“富硒”保健品。2月3日,她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称,为吸引老年人购买,商家给他们编排一套“产品有治癌抗癌、治疗老年病奇效”的销售话术,再加上送鸡蛋、纸巾等小恩小惠将目标客户骗进“养生讲座课堂”,借名人、名奖虚假背书,有时甚至大打“温情牌”,隔三岔五到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家里“送温暖”。...
-
肖伟代表:建设“医康养护”融合型养老机构 提升“养老获得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模式出现多元化,如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社区志愿者互助性养老等,丰富了我国养老产业的生态。...
-
老人与“维和军官”是“自己人”?3万多元养老钱险些被骗走
3月10日上午,一位老人走进农行上海新片区年家浜支行,要求办理现金无卡存款35000元。...
-
宜昌市夷陵区追缴冒领养老金2万余元
为进一步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堵住社保基金流失,构筑防范冒领养老金的坚实壁垒,近日,夷陵区社保局深入开展养老保险死亡冒领、重复享待追缴工作,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
父母为儿子买房,却被送到养老院…判决引起极度舒适
近日,上海青浦法院审理了一起母亲起诉儿子分家析产、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母亲将积蓄给儿子买房,说好买房后和父母一起住,儿子却中途反悔,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