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养老的N种方式 今天说说旅居养老

老年生活 10-15

>>百姓故事

70岁的万阿姨和老伴在海南乐东县旅居过冬

半年共花了7500元房租

>>专家建议

由养老向享老转变

由大众旅居向适老旅居转变

>>开栏语

老龄化时代来临,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已经成为目前广为关心关注的问题。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当养老的N种方式不断出现时,我们会如何选择?从本期起,《华商报·颐养周刊》推出系列报道,通过政策解读+实地探访+亲身经历等内容,详细介绍每一种养老方式,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闻背景

“银发族”成旅游消费生力军

我国60后群体陆续进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2000多万人的速度退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同时,“银发消费”进一步增长。全国老龄委调查数据显示,“银发旅游”人数已占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正成为旅游消费的生力军。

另有数据显示,在中国老年群体消费结构中,旅游休闲占据绝大部分比重。从老年人出游频次来看,老年人退休后闲暇时间较多,出游频次较高。2次/年占比最高达43%,其次,多于3次/年、1次/年占比分别为15%、13%。3次/年占比6%。 据红星新闻

旅居老人呈现3个年龄层次

旅居养老正在成为老年人的养老新选择。目前,我国旅居人群在养老行业被分为3个年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60岁到75岁的老年人,他们更多关注旅居目的地“好不好玩”;第二个层次是75岁到85岁的老年人,他们会更关注“吃得好不好,居住条件如何”;第三个层次是8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最关心“医疗条件如何”。 据经济日报

政策

陕西四部门联合发文支持旅居养老

提供哪些服务?谁来进行保障?

近日,陕西省民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旅居养老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围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备案登记管理、打造旅居示范区、建立旅居养老产业信息平台、建立旅居养老互联合作机制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举措,同时还公布了陕西省旅居养老示范县(区)创建标准。

《通知》指出,随着我省老龄人口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老年群体收入的增加和精神生活体验的逐步转变,旅居养老产业正成为银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领域。我们一来看看旅居养老,到底是个什么样。

哪些部门为旅居养老提供保障?

旅居养老涉及多部门工作,主要由文旅部门提供旅游文化服务、由民政部门提供养老服务,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医疗、消费、金融、消防、监管、维权和反诈骗等方面的服务保障。

建立由省民政厅和省文旅厅牵头的工作联络机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召开座谈会,分析研究旅居养老形势和需求,研究解决旅居养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共谋促进旅居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文旅部门加大对旅居养老景区的适老化改造力度,设置可供老年人休息的设施,设立方便老年人阅读的信息标识牌,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等。

民政部门将取得备案登记的旅居养老服务机构纳入管理范围,在土地、建设运营、水、电、气、暖等方面给予享受养老机构同等待遇。

旅居养老都提供哪些服务?

旅居养老机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日制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符合《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条件和标准,须采取备案登记管理。针对老年人适合群居和集中生活的特点,实现全流程、全时段保障服务功能,提倡旅居养老采取集中组团的方式组织实施。

发展旅居养老具体怎么干?

《通知》明确,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旅居养老产业发展之路,促进旅居养老与医疗康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要丰富旅居养老模式、拓展旅游服务业态、促进养老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特色旅居养老、打造旅居示范区。推进养老+文旅融合发展,开展旅居养老示范县(区)创建三年行动,全省每年遴选打造一批旅居示范区,三年实现半数以上县(区)开展旅居养老服务。

支持优质养老服务企业跨省区投资养老产业,共同开发旅居养老消费市场,带动养老产业新兴业态发展,积极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土地供应、税费减免、金融信贷、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方面给予同城待遇的政策措施。推动建立旅居养老产业合作机合作机制,探索以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为核心,以旅居康养为重点,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共同打造旅居养老新模式。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解读

由养老向享老转变

由大众旅居向适老旅居转变……

专家建言陕西完善旅居养老保障体系

在10月11日西安老博会举行的“秦岭旅居养老合作交流会”上,陕西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及多位专家把脉陕西旅居养老,分析了问题,提出建议,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标准化委员会专家、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专家王晓峰说,“陕西旅游养老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成熟的运作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旅居养老服务;旅居养老产品供需不平衡,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适老化旅居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对旅居老人的消费保障、社区融入、社交障碍、医保异地报销等存在障碍;技术支撑不强,专业化服务人员极度短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不足;受收入影响,旅居养老市场消费水平较低(平均150—200元/人、天)。”

张晓峰对陕西旅居养老助力银发经济发展也提出了对策:

实现“五个转变”:由养老向享老的转变;由大众旅居向适老旅居转变;由“走出去”向“请进来”转变;由传统旅居养老向智慧旅居养老转变;由传统经营管理向标准化经营管理转变。

张晓峰还建议,应该打造陕西特色旅居养老产品体系。构建陕南秦巴山区“山水生态+富硒食品”、关中平原“民俗文化+田园乡村”、陕北黄土高原“红色文化+黄土风情”为特色的区域旅居养老产品体系。

构建以商洛市牛背梁、宝鸡市太白山温泉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天竺山、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楼观台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中国天然氧吧”县区等为引领的旅居养老核心产品体系。

构建以泰巴山地、子午岭、黄河旅游带为目的地的“候鸟式”度假旅居养老产品体系。

增设能够满足老年人喜静、怀旧、重视健康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享老项目。鼓励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旅居养老产品、用品和服务的沉浸式场景化展示和互动体验。

“同时,还要重视旅居设施和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张晓峰说,景区增设长椅、亭、廊等休憩设施;科学布设酒店、厕所、游客中心、餐厅、购物点等服务设施,完善老少同乐、家庭友好的酒店、民宿等服务设施,增设无障碍通道;安装扶手、防滑地板等适老设施;增加老年人阅读的标识引导解说系统,尽量采用大号字,全方位提升老年人旅居体验;停车场增设老年人停车位;完善医疗配套服务设施和场所,配备智能安全监护设备;设置便捷、实用的适老化购票操作系统,或者在售票处配置协助购票人员。

最后,张晓峰建议,完善旅居养老保障体系。

政策保障,优惠政策、标准制定、规划引领、财政扶持全面跟进。

平台助力,建设陕西省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大力开展全媒体营销和推介活动。

人才支撑,加大与旅居养老相关的文化、旅游、体育、医疗等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

规范市场,打击涉老诈骗行为,优化消费环境。严格执行旅居养老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制度。

金融支持,创新旅居养老金融产品和保险业务,加大对旅居养老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模式创新,探索旅居养老管理运营、适老化服务、投融资、品牌打造等模式,形成陕西经验。

区域合作,产品共创、信息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建、利益共赢。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袁金会 实习生 赵昱涵

故事1

冬天飞往三亚

住得舒服呼吸很顺畅

西安66岁的王阿姨,曾经营旅游公司,自2017年起,几乎年年冬天飞往海南三亚。

“我孙女今年9岁,2022年以前我们老两口带着她去。”王阿姨说,“孙子今年4岁,2022年后带着老二去。北方的冬天气候干燥又冷,俩孩子总咳嗽,一到三亚症状就轻了。”

王阿姨说着自己先笑了,“其实我爱玩,我曾经营旅游公司10多年,一直特别喜欢海。带着孙子孙女在海边捡贝壳,我常常错觉自己回到年轻时,身体真轻盈……”

这几年,王阿姨在三亚市、陵水、博鳌等不同地方住过,有时租房子,有时住亲友房子。“这些地方,旅居发展时间久相对成熟,各项设施比较完备,三亚周边盖了很多房子专门发展旅居。”王阿姨说,“屋内各项设施齐全,尤其在一些高端社区,定期还开通直达三亚市各免税店、景区的免费大巴,部分社区有老年餐厅,出行、吃饭两大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基本是在西安最冷的那月带孙子孙女过去住上一个月,不过,我一般住半个月就开始想家了,回到西安才有安定的感觉。”

王阿姨认为,旅居养老需要一定经济条件支持。“我们在那边一个月的房租大约是5000元-10000元,另外出门在外吃穿用都要花钱。”

70岁的万阿姨和老伴儿李叔,是西安市临潼区国企退休工人。去年,他们租住在三亚西北的乐东县九所镇,从2023年9月底住到2024年4月初,共花了7500元房租,今年房租涨到12000元。

“这里位于北纬十八度区域内,冬天最冷时温度有22度左右,且不潮不湿,十分适合北方老年人。”万阿姨说,“我们租住的单元楼基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旅居老人,来自东北、新疆甚至四川等地方。”

“住得舒服,身体很轻盈、呼吸很顺畅的感觉。我们见了太多在北方有高血压或肺部有问题的人,一来药要么减半吃,要么干脆不吃,身体还一天比一天好转。”李叔说。

万阿姨说:“旅居不应只服务中高收入的老年群体,而应对不同收入老年人提供多样服务。我在这儿就见到了不少没有退休工资的东北农民,他们只是因老家天气太冷,冬天也没地种,就找了一份临时工作同时打工赚点零花钱,我觉得也挺好。”

故事2

30年后回到老家

老奶奶住进了康养中心

86岁王奶奶 ,是安康市退休工人,在北京、淄博的三个女儿家度过了近30年后,今年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安康。

“虽然在女儿家住得很好,但老伴儿离世后,我总想叶落归根。”王奶奶说,“去年,老闺蜜喊我回安康陪她,她的老伴儿也不在了,我提出让她找一家养老院,我们一起住进去。她先后选了几家,最终看上了一家康养中心,现在我们两人住一间,相互说说话、聊聊天,挺好。”

该康养中心工作人员柯女士对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说:“去年陕西启动旅居养老服务以来,我们中心目前已服务了10多名老人,大部分都和王奶奶一样是生活在外地的安康人,回家养老。旅居老人入住时,需要家属来送,还需要有一些身体状况的检查。我认为,机构的旅居服务有更完整的链条,比如老人们很需要也很关心的医疗服务,我们就有本地三甲医院的绿色转诊通道,另外异地医保的结算也由工作人员帮助老人完成,老人和家属都要少操很多心呢!”

西安一位承接多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业内人士说:“我们做养老服务10多年了,去年我们服务的旅居老人大约有2万人次,今年预计将突破3万人次。”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华商报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