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六大误区

管护知识 05-11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六大误区

1、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六大误区

1.1、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就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

1.2、误区2:脑卒中偏瘫后只要被动地接受康复治疗就恢复功能。由于早期患者瘫痪的肢体无法自己运动,最初可由家属或患者用健侧肢体来协助患侧进行运动,早期介入被动运动虽然可以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皮肤的废用性萎缩。

1.3、误区3:脑卒中发病后活动越多就越好。

1.4、误区4:中风后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

1.5、误区5: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

1.6、误区6: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没有效果。

2、脑卒中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什么

2.1、运动疗法:用于恢复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主要是一对一的手法治疗。治疗方法是根据中枢神经发育学原理,通过易化和促通技术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抑制异常运动和反射。也配合使用一些运动器械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

2.2、作业疗法:是针对上肢运动能力、协调性和手的精细活动进行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脑卒中康复的注意事项

每学一个动作,务必了解其具体内容、功能和正确做法,每练一个动作,务必做到姿势正确并把意念集中在这个动作正在锻炼的主要身体部位上。每锻炼某一部位肌肉,就应该使该肌肉连续多次受到所需要的一定强度的刺激,并要它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负荷,来促使人体的组织和力量为适应这种强度的刺激和负荷而得到发展起来。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方法

1、传统脑卒中康复护理被临床视作后疗法,康复护理重点关注脑卒中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存在的遗留障碍。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为康复护理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就进行介入。介入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各不相同,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在患者病情发作24内,在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期间即介入康复护理;针对脑梗死患者,3d后进行康复护理介入;针对脑出血患者,3~5d进行康复护理介入等。

2、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护理多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通过神经发育推进技术为主的运动训练,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肌电反射刺激以及功能电刺激进行辅助。积极护理患者开展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并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合适的安排各种锻炼时间以及锻炼的强度,不要有过于疲倦的感觉,并且各项锻炼工作应该循序渐进,按照机体运动的发育顺序慢慢的开展。

脑卒中后认知训练对于康复的作用

1、脑卒中患者宜在患病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即只要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开始的康复训练。早期的肢体康复训练在预防脑卒中后肢体挛缩、关节畸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方面作用显着,但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同样重要。据文献报道,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0%~75%,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抵抗等情感和行为异常。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理解力差,患者对早期康复训练的各种动作不能正确配合。

2、同时情绪抑郁、兴趣丧失、主动性缺乏等,导致各项训练不能顺利有效进行。康复训练是一个运动再学习的主动参与过程,强调主观能动性和认知重要性,因此通过加强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是保证早期康复训练有效进行的前提。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