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如何让养老更有“医”靠?德清蹚出新路子

养老动态 11-05

最近,德清县乾元镇卫生院已经在考虑增加基层医疗床位了。“计划再增28张。”卫生院副院长毛萍莉是有底气的——该院床位入住率常年保持在85%以上。

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基层医疗床位有闲置。另一头,随着老龄少子化加速到来,有严重慢性病和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对能够提供基本医疗护理的养老服务又有迫切的需求。

供与需,如何破解?这些年,德清正在逐步探索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资源要素,按照“可拓展、可转换、能兼容”的原则,把闲置医疗床位用起来。

乾元镇医康养中心。记者 吴丽燕 摄

闲置资源,“活”起来了

老城关乾元,曾是德清县治所在地,常住人口多,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也完善。乾元镇中心卫生院,就在小镇热闹的街巷中。

“这里原是德清县第一人民医院所在地,别看我们是镇卫生院,配置却不低。”带着记者走在院区,毛萍莉边走边介绍,卫生院有着县级人民医院的医疗用房和设施设备。

但县城搬迁,小镇成了全省老龄化程度较高的镇街之一,60岁周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高达36.6%;医院迁址,院区所承担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面对一系列的变化,毛萍莉站在空置的9层住院楼前,也曾迷茫。

等政策不如自己想对策。“老人有需求,医院有闲置资源,何不开设医康养中心。”乾元镇中心卫生院的路子,是试图利用基层医疗机构距离上的优势,让其成为医康养结合服务延伸、下沉的一个突破口。

事实上,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一直是“医养结合”政策中的重要内容。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医保局等部门多次发布通知,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一级、二级医院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2016年,在县民政和县卫健两个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乾元镇中心卫生院在住院楼开设医康养中心,设23张医康养床位,场地和空间无需改动,相关的医疗设备无需重新购置。

乾元镇医康养结合。受访者供图

距离乾元镇16公里外的新安镇卫生院,也有相同的困境。“我们52张病床,平均使用率仅6.6%。”新安镇卫生院院长姚永伟无奈地说道。

该镇卫生院去年引入第三方专业养老机构浙江普康智慧养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医康养联合体,形成“卫生院+养老院”整体管理、分开运营的模式。

还有一种解题思路,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毗邻建设。左边是德馨颐养院,右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建筑一墙之隔,相互连通,这是舞阳街道的布局。老人若生病,医生只要穿过共用的大厅,不出5分钟就可享受医疗服务。

在德清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宣建妹看来,当下德清开展闲置公共医疗资源的探索,重在不搞大拆大建,少花钱多办事,基层根据当地人口发展和需求,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符合本地需求的医康养模式。

护士长潘建英(右后)正同坐着轮椅的老人聊天。新华社图片

有医生在,老人放心

清晨,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床头,88岁的汪奇荣起床后不久,值班医生徐金芳就来查房了。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哪里不舒服吗?”见到汪奇荣,徐金芳热络地询问着老人的身体,查看右腿的恢复情况。原来,半年前老汪去菜场途中发生意外,右腿骨折。做完手术后,一直在新安镇卫生院进行康复训练。

“住在这里啊,太舒心了,医生每天都会来查房,身体不舒服第一时间看病。”说起最近的生活,老汪甚是满意。原本康复训练三个月后就可以回家休养,当子女征询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要续住。

“这里条件可不比城里差哦!”与汪奇荣同岁的钱惠英,身体还挺硬朗,今年8月刚从县城福利院搬过来。原木色的装修风格,适老化的设施,1.5米的单人床,床头放置着全家福照片……走进钱惠英10平方米左右的单人间,如同走进家中,整洁而温馨。

“我们把部分病房进行改造,让老人从身体和心理上感受到,在这里住着舒心。”新安镇党委书记应璐祺认为,医康养联合,不是简单等同于养老院+医院,更多要从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去理解。

“这里更像家,住的都是镇上老人,很快能相熟。”钱惠英写了一手好字,4楼老年活动中心,每周安排的文艺、手工、书法、绘画等活动,时常能看见她的身影。

老年人不仅得到较好医疗照顾,还有丰富的活动。记者 吴丽燕 摄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有医疗机构加持的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着专业的医疗、护理、康复、养老和安宁疗护服务,不仅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能减轻子女的负担。

今年102岁的戴祖德已经在乾元镇中心卫生院住了6年,高龄加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老人长期卧床不能自理。“这里比我们照顾得要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在,我们放心。”戴祖德的女儿直言,自己也已70多岁,照顾上难免力不从心。她开玩笑地说:“老头子偶尔糊涂不记得我,但一定记得每天来查房的护士长。”

潘建英是乾元镇中心卫生院护士长,每天她都会查看老人的身体状态,给他们量血压、喂药、注射胰岛素。空的时候,她还陪老人们聊聊家长里短。“我们就是照顾着一群老小孩。”已经从业20余年的潘建英,8年前还是竞聘上的岗,成为医康养中心“大家长”,至今已经照顾过141位老人。

潘建英说,老人住在医康养中心,实现“小病不用出院、慢病有人管理、配药不必出门”。如遇有突发情况,还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

老人住在医康养中心,实现“小病不用出院、慢病有人管理、配药不必出门”。新华社图片

因地制宜,探路前行

目前,德清不少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联姻”,实现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但去年新安镇要探索医康养融合那会,姚永伟也有过担忧:会有老年人住进来吗?“不仅受限于传统养老观念,这里的老人大多数是农民,经济上相对不太宽裕。”

但无论贫富,夕阳会照在每个人脸上。开办前,新安镇对近万名老人在自理能力、托养需求、收费价格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该镇失能、半失能老人达770人,其中有托养需求的占21.5%。

老人有需求,政府有行动。新安镇采取了“政府补贴购买健康服务包+机构让利费用优惠20%+社会基金兜底‘医康养’专项经费”模式,来减轻老人负担。记者在上墙的收费标准上看到,以轻度康复双人间收费标准为例,床位费800元/月、护理等级二级1100元/月、餐费775元/月,总收费为2675元/月。“我们做过调研,价格较市场同等服务降低近20%。”新安镇副镇长周赟凯说,第三方养老机构虽有让利,但政府每年出资10万元购买健康服务包为老人服务,一定程度减轻企业负担,形成良性循环。

德馨颐养院与舞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邻。受访者供图

去年12月与德馨颐养院为邻后,舞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倪坤永有明显的感受,“养老机构+卫生医疗”的模式,是一种“双赢”。“双方可以资源共享,养老机构能享受医院的医护资源、医疗设备,而医院也可以妥善利用病床。”

只是,无论是“医中嵌养”还是“医养毗邻”,眼下需要直面的共性问题是,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偏大,我们需要一批年轻综合型的护理员,不仅能照料饮食起居,还能辨别疾病,甚至能进行精神疏导、安排娱乐活动等。”德馨颐养院院长马赟直言。

德清已经在尝试破题。就在不久前,德清职教集团技师学院迎来首批44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这是当地职业院校联合县民政局首次开设的新专业。“目前已经和德馨颐养院达成合作,学生可前往实习,毕业后也可选择直接留下来就业。”德清县民政局副局长闻佳玮介绍,为鼓励年轻人择业就业,还设置一系列奖补政策。

当人财物有了保障,基层医疗床位运转起来,老年人更有“医”靠。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浙江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