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联合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关爱老年人”专项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着力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问题,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自10月19日起,省司法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法律援助惠民生·关爱老年人”专项活动。...
-
安徽:女检察官协会进社区指导老人如何防骗
保健品虚假消息、以房养老陷阱、非法集资……屡见报端的各种诈骗行为,让老年人频频中招。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近期,安徽省女检察官协会与安徽丽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皖检有约”进基层社区法治共建活动在蜀山区西园街道光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启动,让普法宣传走进社区,帮助老年人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权益。...
-
老人在养老院摔倒谁来负责?
平日里工作繁忙的徐某,为了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得到更细心、更专业的照顾,于2019年4月30日将父亲送到了吉林市船营区某养老院。2019年8月23日9时左右,养老院的三名护理人员在为徐大爷穿鞋时,致徐大爷随着轮椅向后掀翻过去,徐大爷头部摔伤,然而养老院既没有第一时间通知家属,也没有送医院治疗。...
-
加强老年直播管理,保护老年人权益
网络直播以其投入成本低、变现能力强、方便快捷等特点吸引了一大批网络主播,其中也包括老年主播。老年主播热潮的出现对于传播新型老年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存在种种异化现象。...
-
开讲座、提供意见……老年人法律服务“大礼包”来了
重阳节即将到来,北京市司法局在本月开展了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维权活动,为期一个月。除了深入社区、村、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举办维权讲座和法律咨询之外,各法律援助机构也为老年人开辟了绿色通道,对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老年人因自身合法权益受侵害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审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
-
北京:司法局为全市老年人免费赠送“公共服务大礼包”
据了解,北京市司法局为全市老年人送去的公共服务大礼包主要集中在全面开展法律服务,扩大法援服务范围以及帮助老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
-
“以房养老”不可轻信
以房养老,一个听上去很美好的称号,却被骗子们借着媒体宣传的契机,对“以房养老”的概念偷梁换柱衍生出新骗术。...
-
购养老保险避免损失“三步走”
北京银保监局公布的一则典型案例指出,沙某多年前因朋友介绍某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购买后即可入住该保险公司在B地建立的高端养老社区,于是购买该公司一款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近期,由于沙某马上到达入住的约定年龄,致电保险公司咨询相关事宜,发现原计划在B地建立的养老社区工程已经搁浅,高端养老社区无法入住,遂向该保险公司投诉。...
-
“骗老族”花招多,老年人需警惕
如今,社会上把诈骗老年人钱财的人称为“骗老族”。由于老年人防范意识弱,不法分子往往会将他们作为侵害的对象。以下四种骗术应引起广大老年朋友的注意。...
-
警惕打着“养老服务”旗号非法集资
乔某自2000年开始在成都市双流县从事农产品的种植、销售以及栽培技术的创新,经营尚可,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05年乔某与两位朋友共同出资200万元注册了惠可公司从事生态农业开发,2007年乔某的两位朋友退出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乔某一人。因经营不善,公司连续亏损。2009年,该公司以发展农业观光、生态养老等项目为由,免费组织中老年朋友入园区内旅游,采取以18%—26%的年利率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至2010年12月案发,800余名受害群众的5078万元款项不能归还。最后,乔某被判处无期徒刑。...
-
老年网民更要树牢网络安全意识
2019年,我国的老年网民已经超过半个亿,而《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骗举报量超过2万次。97%受骗的中老年人曾遭资金损失,涉案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
谨防养老变“坑老”,买养老保险不能只盯“特色”
养老问题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2.54亿,占比18.1%,提升0.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76亿,占比12.6%,上升0.64个百分点。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成为实现居民老有所养的重要一环。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养老产品不仅有年金保险、万能寿险等,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保险产品更是在近年来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
交200万保费退休就能入住?保险高端养老社区心动间也要细看合同
保险和养老社区相结合的产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考虑项,尤其中高净值人群对其认可度更是在上升。...
-
老人为何容易上“分红”养老的套
长沙市有关部门调查的情况表明,“养老”变成“坑老”,主因是社会机构以“会员制”方式募集资金,却又不将募到资金全部投入到养老中来。...
-
警惕5种常见骗取养老金“套路”
生活中,不少年轻人常因父母或者是长辈被骗而忧,老年人对新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够,面对各类新式骗局更容易落入不法者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