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102岁老寿星刘连珍长寿之道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健康养生 10-07

在广西永福县百寿镇北市场街12号,生活着一位102岁的老寿星,她叫刘连珍。说到老人的长寿之道,其女婿唐成耀认为,可能和她脾气好,性格开朗,遇事不计较,平和豁达的心态有关,“再加上有规律的生活,朴素的饮食,成全了她的长寿”。

102岁老寿星刘连珍长寿之道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百岁老人档案:

◆姓名:刘连珍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13年5月14日

◆身高:1.55米

◆体重:80斤

◆血压:高压135,低压80

◆心率:80次/分钟

◆既往病史:无(老人自述)

◆长寿之道:一生勤劳,总闲不下来;脾气好,性格开朗,没有烦恼;生活规律,爱吃青菜和豆腐。

在永福县百寿镇北市场街12号,生活着一位百岁老寿星,她叫刘连珍。已满102岁的她,除了有一点耳背外,身体其他方面都非常健康。据介绍,年轻时,老人当过“妇女队长”,帮助过很多人,在村里威望很高。说到老人的长寿,其女婿唐成耀认为,可能和她脾气好,性格开朗,遇事不计较,平和豁达的心态有关,“再加上有规律的生活,朴素的饮食,成全了她的长寿”。

●和善的老奶奶

百寿镇位于永福县的西北方向,距县城约47公里。该镇历史悠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主要盛产以椪柑为主的柑橙类水果。特产有罗汉果、香菇、木耳、冬笋、黄竹笋等,是全国最大的罗汉果批发市场,桂北著名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和桂北优质水果生产基地。

调查人员驱车从县城出发,约1个小时车程就到达百寿镇。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调查人员来到该镇北市场街12号见到了刘连珍老人。她坐在家门口,见到调查人员等人,她和家人热情地迎了上来。

刘连珍一头银白色的头发,头戴一顶毛线帽,身穿一件红色上衣,虽个子不高,但面容清秀,精神饱满,脸上总挂着浅浅的笑容,与人说话思维清晰,只是听力不太好,给人印象十分和善。

“你们辛苦了,从那么远来看我,真的谢谢你们。”刘连珍边走边热情地招呼调查人员进屋。

刘连珍住的是一栋坐南朝北的四层小楼,屋前是一个大市场,整栋房子的采光、通风都非常好。老人的住房位于房屋一楼的西北侧,约10平方米,里面摆放着一张书桌、一张硬板床,木床有些陈旧,但床单、被褥十分干净。

“10多年前,我还住在农村,后来我们有了一点积蓄后,才到镇上买了这个房子。”刘连珍说,以前她和老公住在百寿镇山南村山南屯,村里的老房子,他们住了50多年。“实际上,不管住在哪里,只要家庭幸福,住哪里都舒服。”

据了解,刘连珍一生共养育了五个子女,三男两女,其中有三个早早夭折。目前,她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子女,儿子现年63岁,女儿59岁。“我和老伴结婚晚,30多岁我们才结婚生子,都怪我们没有能力,没能保住其他几个小孩。”刘连珍说到伤心处时,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

“岳母的性格就是一个心里从不藏事的人,有什么说什么,脾气也好,性格很开朗。”唐成耀说,几十年来,岳母都是这样,说话总直来直去,心里想到什么,马上就会说什么。

●当过妇女队长

刘连珍这一生可以说活到老做到老。

1913年5月14日,刘连珍出生在桂林市郊的一个村子,因家庭困难,从小就跟着父母外出做农活,没上过一天学。

“我有四兄妹,由于家里穷,没有一个人读过书。从我记事起,就跟着大人外出干活了,好多时候天都没亮,一直要做到傍晚,中午饭都是在地里吃的。有时晚上回家还要帮着母亲做饭、洗碗、做家务。”

刘连珍说:“那时,家里的田地不多,我们就租别人的种。可一年到头,还是有几个月没有饭吃,只能吃玉米、红薯等杂粮。当时,父母还有点重男轻女,家里的杂粮不够吃,女孩子只能吃野菜,男的吃杂粮……”

由于父母仅靠种田,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刘连珍记忆中,家里一直很穷。

“我十六七岁时,父母就到处找人说,要把我嫁出去。”刘连珍说:“之后,村里的媒婆就开始张罗,除了找本村的小伙子外,还到邻村也找了几户人家。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媒婆问我愿不愿意嫁给本村的一个小伙子?我就说,如果一年四季有饭吃,我就嫁。我那时是穷怕了,也吃尽了苦头,当时一心的想法就是找一个能有饭吃的家庭。”

嫁给本村的小伙子后,的确,老公的家庭还不错,虽然每天做事很辛苦,但家里有田种,饭还是有得吃。“让我没想到的是,结婚半年后,老公的脾气越来越坏,每天动不动就打骂我,有时喝了酒,还追着我打。”刘连珍说,结婚一年后,老公就不做事了,每天喝酒,喝醉了就打我。“我记得,有一次老公打我时,由于我来不及躲,把我的右手打断了。那次之后,我就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过那个家。”

刘连珍怕老公到娘家去找她,她连娘家也不回,一直躲在外面的饭店做小工,这一躲就是10多年。

刘连珍30多岁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永福县百寿镇山南村山南屯小伙子文集合。两人见面后,刘连珍觉得对方很老实,就嫁给了他。

“当我来到山南屯时,发现老公的家里很穷,全家共7人,挤在三间小房子里。”刘连珍说,嫁到山南屯后,没过多久,国家就开始搞以村队为单位的集体劳动。“那时,我做事积极,去的早,回的晚,队里面人人都夸我,后来大家推举我当‘妇女队长’。”

刘连珍这个“妇女队长”,帮助过很多人化解矛盾纠纷,在村里威望很高。山南村的老人黄水英说,刘连珍干活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干活期间,从不与人说话、聊天,一心一意干活。“哪怕现在老了,她也不愿意闲下来,家里人喊她不做了,在家里享点清福得了,可她就是不听,活到老做到老。”黄水英说。

●擅长做生意

刘连珍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女人,不但很勤劳,还会精打细算,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手。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允许每个村可以搞一个“代销点”,山南村里的人都不做,刘连珍算了一下,有钱可赚。于是,就借钱在村里搞起了“代销点”。“不到半年时间,我就把借来的钱还上了,而且还赚了一些钱。”刘连珍说,刚开始,她还和老公在永福批货,后来,他们发现桂林的货更便宜,就直接到桂林批货,再拿到村里叫卖,“代销点”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刘连珍没读过书,很多字不认得,做起生意来有时有些困难。“批货时,有时要写字,有时钱多了,算账也是一个问题。”刘连珍说:“当时幸亏老公读过书,天天教我算账、写字,慢慢地我可以写一些字了,也懂得了算账。有了这些‘基本功’,我做生意胆子更大了。”

有一次,刘连珍在桂林批货发现了一个商机:一个开饭店的朋友托她到百寿镇买一些香菇、木耳等特产,因为客人们喜欢吃他们镇的香菇和木耳。

刘连珍觉得这是个商机,立即回家和老公商量,把“代销点”转给别人,专心去百寿镇收购香菇、木耳、冬笋等当地“特产”,然后,送到桂林各大饭店销售。“当时,家里人都反对,认为家里的代销点做得很好,也可以赚些钱,为什么又要去做‘特产’生意,更何况,我和老公都快60岁的人了。”刘连珍说,她的态度很坚决,认为“特产”可以做,且肯定可以赚钱。

于是,刘连珍和老公开始做起了“特产”生意,他们在百寿街上收购罗汉果、香菇、木耳、冬笋、黄竹笋等当地“特产”,然后又拿着这些“特产”到桂林各饭店去销售。

“刚开始做得不是很顺,收购的数百公斤‘特产’根本卖不出去,很多饭店老板都不相信我们。”刘连珍说,看着堆在家里的“特产”,她不知道怎么办。一个月后,她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先把“特产”免费送给饭店用,用完后,认为好了再给钱。

“果然,这个方法很有效,一些饭店开始用他们的‘特产’,销路也慢慢打开了。”刘连珍说,几年后,他们送货的量慢慢增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存放货物,他们花了7000元在中山中路一带购买一套房子。

“那时,能在桂林买房的人并不多,在村里,见我们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在百寿等地很多人跟着效仿,做的人多了,后来生意也慢慢淡了。”唐成耀说,算起来,岳母做“特产”生意一共做了20多年,80多岁了,她还坚持做点小生意。

“别看我岳母年龄大了,现在她还能自理,煮饭菜、洗衣服、叠被子等样样都做”,唐成耀说。

●喜欢吃素菜

在刘连珍家族中,追溯到她父亲辈,唯一活到百年的只有她。刘连珍说,她记得,父母都是六七十岁过世的,其他人她就记不清了。

“实际上,岳父和岳母都是长寿之人,岳父98岁才过世。”唐成耀说,岳母这一辈子没得过什么大病,更别说进医院了。

现如今,刘连珍老人的生活和很多老人一样,每天就是吃饭、睡觉、散步、聊天、看电视。但她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就像一个在校学生那样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唐成耀说,岳母的儿子现在在广东生活,一年才回来几次,平日里都是他和老婆照顾老人的多。老人从不挑食,家里人做什么就吃什么。不过,她最喜欢吃青菜和豆腐。

“我一日三餐以大米饭为主,胃口一直很好,想吃什么自己会自理,但不会暴饮暴食。不过,爱吃素菜的习惯一直没变。”刘连珍说,她的作息十分规律,每天早上六七点起床,晚上八九点睡觉,很少有晚起或午睡的习惯,白天就是在家门口散散步。

“岳母还有一个生活习惯,就是一年四季都用热水。每天都要给她烧一壶热水,放房间里,供她洗脸、泡脚。”唐成耀说,她也一直教导子女们,什么都应该顺其自然,不要想得太复杂,生活就要过得简单点。

调查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老人的性格开朗,脾气好。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刘连珍说,她这一辈子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她从来都是积极面对。

当问到刘连珍的长寿秘诀时,唐成耀坦言,关键是要有好的心态。岳母一生操劳,脾气也好,性格开朗,时刻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