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三位国医大师长寿方 八十二岁当主编改稿时候听音乐

健康养生 10-21

在中医药领域里,称得上“名医”的大有人在,但究竟什么人才能算“国医大师”呢?首先,他们的医术要非常高超,有其独到之处;其次,他们的临床经验要非常丰富,至少从医55年以上。能符合这些条件的,在目前中国已是凤毛麟角,如果从他们中再精挑细选,可就称得上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了。去看看三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经吧。

三位国医大师长寿方 八十二岁当主编改稿时候听音乐

东北地区麻醉科奠基人郑斯聚:

国医大师郑斯聚是原沈阳军区总医院麻醉科主任。今年82岁的他是东北军区乃至全国医疗系统中麻醉科的奠基人。正如郑斯聚自己所说,他一辈子没带过研究生:能带的时候,我国没有研究生制度;而等有了制度,他却过了可以带研究生的年龄。不过,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辛勤工作中,却不知不觉地培养出一大批麻醉科人才。这些人今天正在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斯聚是非常成功的老师。

他奠定了东北麻醉专科的人才基础

郑斯聚告诉调查人员,由于我国的医疗体制在早期学习苏联,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重视麻醉,没有设立麻醉专科。很多医生也不愿意从事麻醉方面的工作。这一切让自50年代起就从事麻醉研究的郑斯聚十分着急。在一次工作会议上,郑斯聚仗义执言,主动请缨:“我要办一个麻醉补习班,专门培养麻醉人才。不然,麻醉将后继无人。”

就这样,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10多个大学毕业生经过层层选拔来到郑斯聚身边,成为他的第一批学生。郑斯聚深知,这些人将来或许就是东北部队医院中麻醉科的领军人。所以,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亲自授课,将知识倾囊相授。而正是这批学生,有的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205医院、208医院以及沈阳军区总医院麻醉科的主任。

郑斯聚告诉调查人员,他没带过研究生。但是,他当年教过的那些大学生里有很多都在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让郑斯聚十分欣慰。

82岁,手不释卷当主编

采访时,调查人员在郑斯聚的床头发现了几篇画满修改符号的稿件。原来,郑斯聚虽已82岁,却依然担任权威医学杂志《沈阳部队医药》的主编。这本杂志每两个月出一期,每期10万字左右。而其中的每一篇稿件,郑斯聚都要认真审阅。无论走到哪,郑斯聚都手不释卷,大到学术问题,小到标点符号,他都会认真修改。而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底,竟源于他早年认真收集、自学《人民日报》所连载的《语法修辞讲话》。

郑斯聚早年就读于法国人在上海开设的学校,因此对西方高雅音乐情有独钟。平时,郑斯聚喜欢整天播放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并将其作为生活的背景音乐,连工作、阅读的时候也要听。郑斯聚说,这是他放松大脑的秘诀。

郑斯聚平时能吃一点肥肉。他觉得这样会让自己不长皱纹。而整天审阅杂志稿件,每个月进行5万字的文字编辑,则是他健脑益智的好办法。

国医大师吉士俊注意保持体重 饭局躲酒有诀窍

中国小儿骨最早的博士生导师吉士俊:

吉士俊是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组长15年,是全国小儿骨外科领域的泰山北斗。今年80岁的他桃李满天下。中国医科大学校长赵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张成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务部主任刘学勇等都是他的学生。此外,他的弟子还遍布沈阳、上海、汕头、郑州等地,多在医院担任重要职位。而他为培养学生而付出的辛劳,更是令人钦敬不已。

小儿骨科届最早的博士生导师

国医大师吉士俊是我国小儿骨科领域最早的博士生导师。他共培养了17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为了让他的研究生有一流的学习、科研条件,吉士俊曾经自掏腰包建立实验室,并亲手筹建当时国际上规模罕见的标本室。他还曾星夜往返沈阳和北京之间,获得70万元的学科建设经费,使得小儿外科实验室成为“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

吉士俊对调查人员说,当老师的对学生一定要严格。为此,他在盛京医院首创了“24小时总住院医师负责制”,让他的学生在每星期中有六天吃住在医院。这样,学生们参与实战的机会就多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强了;另外,他还鼓励研究生瞄准国际高水平的课题,让学生勇于攻克难题。如今,为了提高学生的手术水平,已经80岁的吉士俊还亲自出马,为他的学生做手术过程中的“第一助手”,给他们递手术刀等器具。而在某些需要暴露在X射线下的手术中,吉士俊有时会把学生和医护人员赶出去:“我年纪大,不怕辐射,让我自己做吧”。

应酬时躲酒有诀窍

采访之前,吉士俊正在给一个患儿拆石膏。他身手利索,脚步轻快,一点不像耄耋之年的人。

吉士俊说,他平常早5点起床,到公园走步健身,还要练习“回春保健操”。晚上9点钟,吉士俊准时入睡,一分钟也不耽搁。作为全国知名的权威专家,吉士俊平时的应酬不少。对此,他有躲酒的诀窍——谎称自己对酒精过敏。现在,全国的同行都已经知道,请吉老吃饭不用喝酒。

吉士俊告诉调查人员,老年人若想维护身体健康,保持正常体重非常必要。他年轻时体重只有100斤左右,即便现在也不到130斤。因此,80岁的他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吉士俊说,老年人要想心态年轻,就一定要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为此,他经常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医改、教育、房价、防腐败等问题,都是吉士俊平时经常关注的话题。

国医大师乔光彦要想身体好 就要多吃草

和钟南山一同著书的研究生导师乔光彦:

今年74岁的乔光彦是东北地区感染病与寄生虫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他曾任盛京医院感染科主任,并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专家,任全国感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常委。他是全国高校通用教材《传染病学》的副主编,同时还是我国最早的感染病权威著作《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的副主编。而该书的另一位副主编,则是我国著名医学家钟南山。

虽然如此权威,但乔光彦在学生面前却从来和蔼可亲、体贴入微。

罕见、疑难感染病的“活字典”

由于临床时间长,乔光彦不仅能治疗当代流行的感染病、寄生虫病,还会治疗一些年轻医生从未听说过的疾病,比如因为吃了不洁肉食而使肌肉里长虫子的“旋毛虫病”、因为饮食不洁而在脑子里长虫子的“广原线虫病”、因为不讲卫生而让苍蝇在细微创口处排卵而导致的“牛皮下蝇病”等等。就全国范围来说,像乔光彦这样能诊断治疗此类疾病的老专家已为数不多。

今年74岁的乔光彦带过不少研究生。他们大多都担任要职。对于学生,乔光彦从来都关怀备至。60年代,他曾为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捐助床单和细粮;在院内没有博士授权资格的时候,乔光彦还为硕士研究生寻找出路,推荐其到外校读博。即便是现在,乔光彦还经常约曾经的学生,如今已担任重要职位的中年专家谈话。

每顿晚餐都要生吃蔬菜

谈到养生之道,国医大师乔光彦说起电视剧《人在旅途》主题曲中的一句歌词:“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乔光彦说,要想长寿,必须端正心态,不钻牛角尖、放下不愉快。此外,乔光彦特别重视饮食。每天的晚餐,他总要生吃一些蔬菜,如青椒、洋葱、大葱、苦莒、西芹、黄瓜和西红柿等等。对这种吃饭的好处,乔光彦深有体会:从前,他在刷牙的时候常会出血;而在生吃蔬菜后,他刷牙时再没出血过。此外,乔光彦严格控制饮食。他喜欢吃螃蟹黄。可是如果要吃5个螃蟹,他一定只吃1个螃蟹黄,其它的只吃蟹肉,以防营养过剩。他还不吃任何过甜、过油腻、过辛辣、过酸和过咸的东西。

对于健脑,乔光彦也有自己的窍门:骑上自行车,在南三好街的人流中穿行;或者在人少时故意快速超越前面的行人。他认为这样能有效锻炼协调能力。此外,他还在每天晚上打开电脑,玩电子游戏“连连看”,以此来维持大脑的反应速度。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