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上海82年婚龄百岁夫妻 养生道自己感到很幸福

健康养生 12-07

103岁的张木成和104岁的徐东英百岁夫妻,和上海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也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独特的长寿秘诀。我们从他们日常起居生活的细节上寻找老人的养生方法:夫妻俩作息极有规律,乐观、宽容的生活态度,融洽的夫妻关系以及孝顺的子女应该都是他们延年益寿的法宝。

上海82年婚龄百岁夫妻 养生道自己感到很幸福

在上海举办的百岁老人评比中,103岁的张木成和104岁的徐东英夫妇荣获百岁夫妻双星奖,他俩是目前全国婚龄最长的健在夫妇,82年的婚姻已经超过了钻石婚。夫妻俩都是上海浦东当地人,婚姻也沿袭“浦东娶大娘子”的风俗习惯,妻子比丈夫大一岁。1930年10月30日,他们经亲友牵线搭桥结为夫妻。结婚后,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你谦我让,恩爱有加。他们共生育8个子女,如今已是五世同堂。张木成和徐东英夫妇的生活简单而平静,至今还居住在一间5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使用的是老式碗橱、老式柳条椅,还有老式的木马桶。张木成15岁起就在自家开的中药铺里做学徒,称药、配药、扫地等什么活都干,徐东英是全职家庭主妇,他们的儿女相继降生后,一家人仅靠张木成开的药店勉强生活。问他们有什么养生秘诀,他们认为平淡的生活,没有大灾大难,自己感到很幸福就是最大的养生之道。老两口平时吃得清淡,每天早晚还冲豆奶粉喝。一日三餐主食以粥为主,坚持荤素搭配,常吃豆制品。多吃蔬菜,多吃水果。

百岁夫妻:心算赛过年轻人

每月电力局抄表人员上门抄表时,张老先生看到用表数后便能立即算出当月电费。

浦东新区金桥镇的一条老街上,横穿而过的小河将城市的喧嚣阻隔在外,临河一间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宅子里面住着一对与老房子有着同样年龄的百岁夫妻。

寻访这对老寿星并没有费多少周折,虽然老屋的位置很偏僻,但街坊邻居一听到老寿星三字便都会了然地点头,热情地指路。在众人的指引下,踏过石板路,穿过小石桥,沿着河边走上一段,往左一拐,窄窄的弄堂里一间百年老屋赫然出现在眼前。

推开虚掩着的门,两位老人似已闻讯,老先生提着热水瓶迎面而来,动作利索地沏起茶来,老太太则亲切地拉过客人的手,“这么冷的天,赶紧坐下喝口茶吧。”老太太口齿清晰,说话间满目慈祥。

今年,是丈夫张木成步入生命的第103个年头,妻子徐东英也即将迎来104岁的生日,同时也是他们相携走过的第八十二个春秋。两位老者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坐在柳条凳上的徐老太太玩着脖子上的红色围巾,一旁的张老先生独自忙着淘米煮粥,听张木成的小媳妇黄秀娣说,老先生常常劝诫自己和子孙,“脑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动。”老两口虽然和小儿子张桂军一起生活,二老的生活起居并不要儿孙多费心,完全可以自理。

每天,张老先生都会自己热早餐、烧开水和煮粥。或许正是每天坚持活动筋骨,张木成现在仍然能保持灵敏的反应,心算速度甚至比年轻人还快。

“以前在药店里称药卖药全凭心记,我记东西也特别清楚,算账就更不用说了,比年轻人都快。”张木成回忆,年轻时曾在父亲开的中药铺里干活,一干就是五十五年,称药收进付出全凭心算,连拨算盘的客人还没他算得快。

到耄耋之年,张木成这心算的功夫仍堪称一绝,每月电力局抄表人员上门抄表时,张老先生看到用表数后便能立即算出当月电费,让那些年轻的抄表员工赞叹不已。口口相传之下,街坊邻居都知道,张家老先生心算了得,甚至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堪称一绝的还有老寿星的好记性。每每提起体育的话题,爱看球赛的老先生就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广州亚运会上,中国女排与韩国女排的决赛实在是精彩。决赛那天,中国女排先以21:25、22:25的比分丢了前两局,即使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从第三盘开始中国女排仍扭转了局面,随后以25:10、25:17、16:14连下三盘,最终以3:2战胜韩国队。时隔一个多月,老先生仍能精确无误地报出每一场的比分。

百岁夫妻:耳背也无碍小声沟通

张木成的耳朵有些背,别人与他很难交谈,但奇怪的是,这对老夫妻之间却能随意小声交谈。

她穿戴凤冠霞帔,坐着大红灯笼花轿,一路从张桥西浜来到张桥东浜。他站在桥头,迎候只见过一面的新娘。1930年10月30日那天开始,两个身影相依相伴着度过了82个年头。

15岁起张木成就在父亲开的中药铺里做学徒,称药、配药、扫地、打杂一切包办,徐东英是全职家庭主妇,彼时这一家只能靠张木成家开的药店勉强维持生计。八个儿女相继降生,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晚上吃饭,两口子甚至从不上桌吃饭。面对困境,他们互相搀扶,支撑起了这个家。

八十二个春秋之后,如今已是五世同堂,最大的玄孙都9岁了。头发稀了,视力差了,听力下降了,但夫妻俩仍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客厅里的醒目位置挂着一幅婚纱照,照片上两人脸上的皱纹里都透着甜蜜,徐东英一袭白色婚纱,张木成则身着红色唐装。“一百岁那年,街道给我们免费照了结婚周年照。”两位老人默契地都转头仔细地打量起照片,张老先生望得有点出神,徐老太太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是他们技术好,才照得这么好看。”

如今,张木成的耳朵有些背,别人与他很难交谈,但奇怪的是,这对老夫妻之间却能随意小声交谈,也许多年来的恩爱生活让他们之间达到了心意相通的境界。徐东英的眼睛不好了,吃饭时,张木成总是习惯性地先为她夹菜,有什么好吃的,他就会挥挥手,不停地念叨着,“给她吃”、“给她吃”。

夫妻俩始终形影不离,当朝霞升起,夕阳落下,正午高照时,他们总会在一步之遥的河塘边、老街上散步,张木成习惯性地拉起她的手,握得紧紧的,彼此相依相扶,成了全镇最美的风景。

百岁夫妻:80多年来从未红过脸

“父亲对母亲一直谦让,对我们兄妹几个也是疼爱有加,从没有打骂过我们,母亲更是人尽皆知的好脾气。”

两位老人的兴趣爱好并不完全相同。张老先生喜好看新闻、足球,而徐老太太则更喜欢听评弹、看电视剧,可两人从未因此拌过嘴。

每天早上,老太太总会陪着老先生先听天气预报再看新闻,而老先生也都会陪着老伴听一会评弹。

进入高龄后,徐东英的双眼得了严重白内障,而张木成的听力有所下降,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一起看电视、听评弹。有什么不明白的,张老先生时不时会解释几句,为了让耳背的老伴听清新闻,徐老太太也总是迁就地调大电视的音量,默契的他们仿佛就是彼此的耳朵和眼睛。

每天收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的张木成,说起印象最深的新闻,笑了:“我们中国接连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伟大!”

老人这一辈子总是互相谦让。每日清晨,打算去买菜的黄秀娣问起老先生喜欢吃什么菜,张木成总会说那句:“她爱吃什么就买什么。”而徐东英也总是谦让着:“让老头子拿主意吧。”

从张桂军记事开始,父母就从未吵过架。“父亲对母亲一直谦让,对我们兄妹几个也是疼爱有加,从没有打骂过我们,母亲更是人尽皆知的好脾气。”按徐东英的说法,两个人在一起根本没什么过不去的,“他生气了我就少说话,等平静下来了自然就好。”

在金桥镇上,他们的恩爱早已是人尽皆知,“他们在一起八十多年了,感情一直很好,镇里人都知道。从来没有见他们红过脸。”做了50多年的邻居蒋富涛说。

平日两位老人很少生病,去年冬天张木成不慎在家里一个踉跄,腿擦破了些皮,当时徐东英急红了眼,好几晚都睡不踏实,时不时会起床察看老伴的伤情,直至确认并无大碍后,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有一年老太太稍有发烧,急得老先生在床前茶饭不思。

张木成对老伴的关心更是体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天气冷了生怕老伴着凉,每天清晨老先生总会端来水让老伴在床上洗漱。烧水、煮粥、洗碗等一些家务活老先生也一手包揽,从不愿让老伴插手,“都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我能做的还是我来吧。”说话间,老先生拿着毛巾在老伴的手上摩挲着。

两位老人多年来一直住在河边的百年老屋中从未分开,去年,张木成的妹妹本想邀请徐东英到她家小住一段时间,哪知老太太执意不肯,反复追问下,她才缓缓道出理由:“我走的话,老头子太孤单了,我们谁也离不开谁。”想来,珍惜不老的爱情,珍惜自己的幸福婚姻,那便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与健康。

百岁夫妻:作息规律,睡觉香

老两口冬天能睡上12个小时,夏天虽然醒得早些,但每天基本有11小时的睡眠时间。

清晨,张木成和徐东英总会在一缕阳光洒入房间时缓缓睁开双眼,此时,客厅里的时钟正好指向7点。

夫妻俩的作息很有规律:早上六七点钟起床,中午11点半吃午饭,下午5点30分吃晚饭,晚上看完新闻,7点便熄灯睡觉了。起床时间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略有差别,但稍一深究,竟发现这样的作息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养生法则完全契合。

多年的相依相守,使得两位老寿星的生物钟也惊人一致,早上起床,他们无需闹钟,更不必彼此招呼,张老先生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收看天气预报,随之徐老太太也会慢慢从床上坐起。

午餐时分,小媳妇黄秀娣耽搁了时间,眼看着11点半已慢慢逼近,急性子的张老先生就亲自到厨房看了两回。“爸爸比北京时间还准,吃饭时间不容耽误半刻,可不,他又来催了。”话音未落,果然张老先生再次笑眯眯地站在厨房门口。

吃过饭后,老两口最爱的就是看电视,心情好的时候还会跟着电视里学着哼唱两句。很多老年人都喜欢躺着看电视,张木成和徐东英也是,看累了不自觉地闭上眼睛,红彤彤的脸上虽然印刻着岁月的印记,但眉目间仍显出无限的安然和慈祥。

让人不得不感叹的是,老两口的睡眠质量还不是一般的好,冬天能睡上12个小时,夏天虽然醒得早些,但每天基本有11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7点刚过,全家人刚看完本地新闻,张老先生已撑不住承重的眼皮,倒头睡去,小儿子张桂军夫妇俩小心翼翼地退出房间,不消多时,卧房里已传出两位老寿星平静且均匀的鼾声。

张老先生总风趣地说自己眼睛一闭好像回到年轻的时候,所以白天他们也总喜欢躺在床上休养。“我爸妈喜欢静养,他们睡得特别香所以身体依然硬朗。”常年照顾老人的小媳妇黄秀娣总结自己的看法。

徐东英有着街坊邻里都羡慕的好筋骨。老太太个子瘦小,90多岁时,她每天都会扛着锄头种菜,而且还算得上是位“全能选手”,种青菜、摘蚕豆,河边的好几亩荒地靠她一人就能打理得井井有条,餐桌上每季都能吃到新鲜的农家蔬果。

“妈妈90多岁时还可以挑起20多斤的菜,一走就是半小时,现在为了让她安心休养,我们不得已把锄头担子都藏了起来,不然她总记挂着那几亩菜地。”张桂军说。

百岁夫妻:无肉不欢祖传膏方

“我家餐桌上肯定天天有肉,顿顿大荤,红烧肉百叶结更是百吃不厌。”除了食谱“特别”,每年冬天老先生都要给自己和老伴开一个膏方。

古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103岁的徐东英不仅“能饭”,夏天还常吃冰棍,老太太一顿可以吃三个玉米,两只粽子,自家包的菜肉馄饨更是她的最爱,一顿起码吃上26个。

张木成老先生虽然胃口不及老伴,但新中国成立前,张木成随父经营过中药店,因此深谙中医的养生之道。冬季天凉,张老先生总会搬出亲手酿的药酒每晚小酌一杯,眼见他喝两口酒就给老伴夹一筷菜,还时不时伸出手拍拍老伴的肩,抚抚她的背,夫妻情义一览无遗。

这些年,每年冬天老先生都要给自己和老伴开一个膏方,而这膏方单子的内容和普通的方子相比,又有些特别之处。

“通常十全大补膏中的十样东西有当归、川穹、党参、向芍、白术、茯苓、甘草加地黄和肉桂这几样草药,而我家祖传的方子里有18味药。”老先生掰着手指流利地数着数,但当我们想深究他家那祖传药方时,他却扯着嘴笑开了,还悠悠地卖起关子来:“祖传的药方自然有其妙处。”

其实,每年老先生总在祖传药方的基础上,再根据家人的身体状况来配置膏方,今年,为了促进消化,老先生特地晒了橘皮加入了膏方单子,经过多年的增补药材,如今这张膏方单子上的药材也已达到二十六味之多。

百年沧桑,老人的脸庞红润,脸上、手上皮肤饱满,连皱纹都不是那么明显。他们行走自如,老夫妻俩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任何慢性病,在张桂军夫妇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甚至很少上医院,一年到头顶多一两次小感冒。

张木成也常常为自己有着一副硬朗的身子骨而骄傲不已。“养生贵在坚持。”这是张老先生一直以来的生活信条。每天起床,老先生先会喝下一杯香浓的绿茶,紧跟着又是一大杯蛋白粉,然后服下钙片、维生素B各一片,闲暇之余嘴里还会含上几片人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可千万别谈养生,这样的习惯我都坚持了十多年了。”

细看老两口的食谱不难发现,“肉”总是绝对主角。负责他们三餐的黄秀娣莞尔:他们并不挑食,荤素都吃,以喝粥为主,但最爱吃肉和豆制品,“我家餐桌上肯定天天有肉,顿顿大荤,红烧肉百叶结更是百吃不厌。”

别人家老人以素为主,但张木成夫妇则是无肉不欢,“我们讲究的是营养全面,整天只吃青菜萝卜也会营养不良的,酸奶和水果也是时常会吃的。”张木成微微颔首,显得颇为超然。

百岁夫妻:四代子孙皆孝顺

小儿媳黄秀娣总记着那一次她回来迟了,就见老太太在门口焦急地走来走去,一看人回来了,一下就笑了。

生命的红烛如何能燃烧得长久?还需要亲人的精心照料。

拿着相册,张老先生最爱看那几张全家福,挤满一家四十多口人的相片上,他仅凭轮廓便能清晰辨认出照片上的人。“呀!你最小的玄孙都3岁了。”黄秀娣打趣的口气逗乐了张老先生,咧开没牙的嘴直乐,脸上满是慈爱,更有着一个拥有四代子孙的老人特有的骄傲。

看到子女们一个个出息了,二老难以掩映的幸福油然而生。提起子孙,张木成的声音顿时洪亮了起来,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中有四个大学生,大儿子张桂庭是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二儿子张桂良则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三儿子张桂兴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小女儿张佩芳则是当时的工农兵大学生。“小孩都老有出息的,既有当老师的,也有当工程师的,我大孙子还出过国了呢。”

一辈子不吵架的二老如今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儿孙们前来探望。“老大昨天刚打来电话过。”张木成提起子女总是满脸得意。大儿子每半个月来一次电话,逢年过节上门探望二老,大女儿和大外孙女来得勤,每周都会带些水果,烧些小菜,陪着二老说说新鲜事。小女儿佩芳知道父亲爱打麻将,几乎每个月都会专程陪老先生打上半天牌。虽然大孙子已经在国外成家立业,两年才回国一次,可是只要一回国,第一个看的必定是他百岁的爷爷和奶奶。

“子女在身边就好像是我们的保镖,比较有安全感。”说起常年照顾自己的小儿子张桂军夫妇,二老笑得皱纹舒展,一日两餐小媳妇黄秀娣总是变着法子地准备适合二老口味的菜肴,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黄秀娣还特地买来了一堆营养学、医学书籍钻研。“我多学点知识,才能好好保护他们。”

吃过饭要漱口、白天多喝水、晚饭后不能喝水、水果也多吃……二老生活上的点点滴滴都被黄秀娣安排得妥妥当当。徐老太太的一些生活需求黄秀娣也总喜欢亲力亲为,婆婆指甲长了、头发长了,她总会及时修剪,老人很少上医院,偶尔有个头疼脑热,刮个痧就好了。

“我们晚上睡觉很警觉,要是听到老人咳嗽了,赶紧爬起来帮他们端茶送水。”黄秀娣总记着那一次她回来迟了,就见老太太在门口焦急地走来走去,一看人回来了,一下就笑了。

也许,这份亲情正是老人的长寿“秘诀”。

百岁夫妻:为人和气知足常乐

一次过年,张木成原本打算去要账,但眼见这户人家实在不济,反而自己掏钱给这户人家的孩子买了糖果。

两位老人住了一辈子的老屋是间40多平方米的房子,干裂斑驳的墙壁似乎正诉说着房子的悠悠历史,泛黄的橱柜、锃亮的八仙桌、老式木马桶……一切陈设都昭示着老人生活的简朴。

除了饮食,二老生活要求十分低。一连七天,徐老太太总是穿着那一袭暗红色中式唐装,而衣柜里张老先生的衣服也并不多。

老夫妻并不讲究穿,儿女想给他们添置新衣,节俭的老人总不允许子女“破费”购买,还推脱说,“够穿就行了,我们的衣裳也穿不了几年,钱还是留给小孩花。”多年以来,张木成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卡其中山装。

拄着两根拐杖在这条百年老街上,夫妻俩相依相伴走过了几十个春秋。老先生喜欢上街散步,老太太则喜欢串门唠家常,每次串门她也不忘拖上老伴。50多年的老邻居说他俩“性格开朗,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和邻里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以前,开中药店时,张木成遇到穷人来买药却付不起钱时,他总是会挥挥手:“不要钱了。”老先生悄悄透露,20多年的时间里自己赊出去的药足有五六百块大洋。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过年,张木成原本打算去讨要赊了许久的账,但眼见这户人家实在不济,张木成反而自己掏钱给这户人家的孩子买了糖果,要账的事却只字未提。

不怕吃亏,或许是他的处世之道,更是长寿秘诀。直至现在,左邻右舍还时常会拿些中药来让张老先生鉴定。二老的人缘也特别好,左邻右舍都喜欢找他们聊天,有什么事情犯难也喜欢找他们商量。

老寿星平时很乐观,好像没什么烦恼。儿孙们很少见到二老生气,对于不愉快的事,他们都是“一笑而过”。张老先生小时候读的是私塾,对孔夫子“和为贵”的观点印象特别深刻,而他的一生也始终在践行这句话。“‘和为贵’,也就是要互相理解,互相谦让,互相包容,和谐相处。”说到开心时,老先生总喜欢咧开没牙的嘴乐。

“儿女出息了,连家门口的世博会我们都去看过了,真没什么遗憾了。”老先生脸上永远挂着满足的笑容。而在徐老太太眼里,现在吃得好,“天天像过新年。”“开心!开心!真的开心!”二老发出感叹。

简单的生活有着幸福。这对百岁夫妇坦然道“我们很幸福”。住了一辈子老屋的老夫妻俩心中还有一个朴素的愿望:老屋能尽快拆迁,这样自己也能住一回新房子。说话时,二老对望一眼,眼中满是憧憬。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网络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