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202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旨在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是青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是探索出适合高原环境和高原人民需要的特色养老服务体系。2025年全省两会指出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去年5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强调要以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为主线。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做好养老服务作为积极应对老龄化、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推动全省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
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的时代价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投资于人”。青海养老服务发展要以“高品质”为引领,全力推动转型升级,不仅是破解现实困境的必由之路,更是与新时代国家战略导向形成深度契合,践行“投资于人”的政策理念,推动形成养老资源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公平高效配置,旨在实现建立健全高原特色养老服务标准、创新多民族融合的养老模式、激活高原康养经济潜能等。一是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给青海高原康养发展提出了适老化要求,助力青海高原康养与银发经济、生态保护等更加协调融合,提升青海高原康养资源的转化效能。二是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素在青海养老服务场景中有更多拓展空间,这是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三是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不仅仅是从服务质效上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更是总结高原特色养老服务发展的规律经验,为其他高原地区发展养老服务带来更多启示,特别是如何将特殊地理环境转化为发展特色。
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的环境基础
在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的进程中,需要正确看待现阶段青海养老服务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基础,才能更加因地制宜走好高品质发展之路。首先,在地理环境层面,青海过高海拔导致的高寒缺氧环境不利于老年人健康,但是也存在发展高原康养的黄金海拔,特别是在西宁、海东等地,在打造高原特色“候鸟式养老”品牌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也意味着需要从青海整体层面辩证看待所面临的地理环境基础。其次,在人文环境层面,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区,孕育出独特的养老文化资源,比如藏医康养、民族互助与宗教文化资源等。再次,在科技支撑层面,“数据援青”战略能级不断提升,青海大学已经建立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为青海智慧养老服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算力基础。同时2025年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和迭代,也在推动养老机器人等技术赋能青海养老服务高品质建设。
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的发展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根据老年人活动场景的分类,结合场景治理理论,形成“场景识别—技术赋能—协同响应—服务迭代—制度保障”的发展路径,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
在场景识别层面,主要是针对青海不同海拔高度、人口密度、民族互嵌等多样化异质性特征,对青海养老服务场景进行分类和精准画像,在场景分类基础上,围绕不同类型养老服务场景进行养老服务需求与风险的精准识别,并且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养老服务场景的服务标准,形成多样化差异化高原特色养老服务场景标准体系。比如:可根据空间位置属性,初步探索高寒牧区场景、多民族聚居区场景、国家公园场景、旅居康养场景等,围绕各类场景进行高原适配的适老化改造。还可根据老年人服务需求,探索助餐场景、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场景、老年友好医疗机构场景等。将养老服务场景作为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的治理单元。
在技术赋能层面,主要是根据不同类型场景特征,开展养老服务场景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养老服务探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技术赋能及时掌握不同类型场景中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实践,特别是技术赋能支持西宁“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在青海养老服务领域的落地落实。二是技术赋能智慧养老服务,充分吸纳技术,应用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适配的全流程,推动大数据治理支撑的青海智慧养老服务。同时关注养老机器人的应用前沿,国际电工委员会今年已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青海养老服务也需要加大对养老机器人的应用探索,调适适合高原养老服务需求和环境的养老机器人。三是加强技术赋能对高原养老服务需求既有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未来养老需求的研判,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需要“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四是强化技术赋能高原应急养老服务发展,在突发应急状态下,高原养老服务面临比平原地区和人口高密度地区更多的挑战,更加需要技术赋能来适配高原应急养老服务的特殊性。
在协同响应层面,要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五个维度协同机制,重点把握好主体协同、资源协同和创新协同。一是主体协同,养老服务责任并非个人或家庭就可以完全覆盖,而是需要多个主体协同履责,具体到不同主体间的责任分担,则需要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互动,确保增强青海养老服务高品质打造的合力,比如:加快推进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支持力度。二是资源协同,则需要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和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为核心,摸清资源底数,统筹协调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实现基本普惠养老服务的规模化供给和高水平养老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供给。三是在创新协同方面,鼓励多种场景联动的社会创新,用好老年人力资源,比如:可探索开辟“活力老人”积极参与青海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渠道,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青海生态治理,通过建立积分制度,将老年人参与青海生态治理的行为转化为享有青海康养服务的积分,用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康养服务。
在服务迭代层面,突出养老服务供需适配的动态均衡,意味着养老服务需要持续动态调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服务迭代的内容层面,从养老服务理念、服务人才队伍、服务需要的技术支持、服务流程和标准、服务的筹资体系等。其中高品质打造青海养老服务的关键是养老服务人才,既要通过待遇、职业晋升等系统性的支持让当前养老服务人才能够“留得住”,更要同步推进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持续扩大青海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二是服务迭代的系统层面,核心是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监测-反馈-优化”闭环系统,确保服务迭代能够整体可持续推进。在服务迭代过程中,时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不同场景中老年人的服务感受和体验,特别是针对高海拔农牧区老年人,更加需要养老服务的持续迭代,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制度保障层面,主要是助力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能够可持续发展,其一,需要围绕高品质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青海样板的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化,确保青海养老服务发展在国家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一盘棋”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同时在整个青海省层面系统协同。其二,需要通过制度保障来支撑青海高原特色养老服务的标准体系,提升高原特色养老服务的人民信任度。其三,需要建立青海高原特色养老服务人才政策体系,比如,探索将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康养服务人才纳入到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以制度化来增强养老服务人才和康养服务人才的从业预期和信心。
(本文执笔:单苗苗)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
作者: 文章来源: 青海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