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北京开展300余场活动教老人用手机
9月25日,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举行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成就”专场上提到,北京根据老年人就医、出行、社交、购物等智能手机重点使用方向,持续开展300余场“我教老人用手机”“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活动,逐步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
北京: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百米”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达494.8万人,占比22.6%,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刚需之刚需”,也是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
-
上新养老助餐点!覆盖北京这些社区
“现在真是太方便了,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 苏家坨镇安河家园六里漆女士点赞的正是苏家坨镇近期开启运营的安河家园东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同一天对外开放的还有苏家坨镇幸福·烩北分瑞利社区助餐点...
-
时评:火花碰撞:北京“养老”的“青春感”
北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北京,养老服务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健康、时尚、年轻化的养老新趋势,正在颠覆我们对传统养老的认知,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影响。...
-
北京平谷打造有温度的城市 构建在村互助养老体系
8月19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谷区专场发布会,平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磊介绍了平谷区在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方面的探索与成效。...
-
河北多项优惠吸引北京老人!唐山养老可享两地政策叠加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这句耳熟能详的宣传语正不断注入新内涵。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更加便利、京津冀三地医保打通、养老服务“同质同标”不断推进,到河北旅居康养,正在北京老人中间流行开来。...
-
北京:老年餐桌“搬进”社会餐企,老人家门口享优惠丰富菜品
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痛点,昌平区北七家镇近日将“老年餐桌”搬进了社会餐饮企业,位于定泗路的李记包子手擀面餐厅、北京味道餐厅均加入了“老年餐桌”。...
-
北京:4535张养老家庭床位被AI管起来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更加多元、服务模式更加多样,养老监管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养老机构收费合理不合理?护理员会不会虐待老人?该提供的服务到底做没做?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一直是广大老年人和家属十分关心的话题。...
-
养老服务合同网签、照护过程留痕,北京创新养老服务监管方式
7月11日至13日,民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养老服务监管工作大会。北京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军介绍,北京市统筹推进源头监管、全息监管、动态监管、智慧监管、绩效监管,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监管能力和监管质效。...
-
好消息!北京养老服务津贴补贴,已支持所有微信支付场景
继全面取消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消费限制后,养老助残卡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北京市民政局近日宣布,“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失能补贴账户和高龄津贴账户已能支持所有微信可支付使用场景,覆盖本市各类商户,包括养老服务机构、超市、药店、餐厅、小卖部、菜市场等。...
-
农村养老院初现退院潮,北京仅4%养老机构实现盈余,啥原因造成的
在往昔的岁月里,人们为了生活的奔波与工作的繁重,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将年迈的父母送进养老院。这样的决定,背后承载了太多的无奈与不舍,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温暖与陪伴。...
-
让养老变“享老”,北京加速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
今年4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加强设计服务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高质量设计为引领,以场景打造和产品应用为关键抓手,实施“百街万户”适老化改造工程,引导养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
北京推动智慧养老建设
在日前举办的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上,全国首个养老行业千亿大模型亮相。目前,该模型已在北京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北京养老服务网的多个养老服务场景中接入应用,构建了包括营养师、心理师、康复师、管家、客服、分析师、志愿者等多岗位、多角色的数字员工矩阵,帮助养老服务产业降本增效、优化服务体验。...
-
北京常住老人超20% 聚焦养老需求构建完善三个“一”
据北京市民政局在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比2022年底增加29.7万人,平均每天净增800人。预计到2031年,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