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时国玲的最大心愿想进养老院

老年权益 08-24

  时国玲,今年90岁,她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老人膝下有4个子女,为了赡养费,她打过官司。随着年纪的增长,老人身体每况愈下,现在每天都得拄根拐棍上秦淮中医院挂点滴,佝偻着身子,蹒跚向前……

  昨天,她几次作躺下来状:“我希望我倒下来时有人照顾我……”她说,她的最大心愿就是能进养老院。

  1937年她装疯卖傻侥幸活下

  时国玲是老南京人,家住城南,“以前叫菜园地,棉纺厂知道吗……”1937年的记忆永远是黑色的,就是那年,她失去了父母,父亲被日军用刺刀刺死,母亲被日军一枪打死,那年她15岁。接下来的日子,老人抹着眼泪不想再说,好半天,她才告诉记者,一个姐姐被拐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身边再没有亲人,当时她跑进了莫愁路的一个难民营,“房间里全是人,晚上起来上厕所不是踩着别人头就是别人脚……他们教我怎么保命,因为日本鬼子喜欢花姑娘,12岁的小女孩都不放过……我的头发很长,故意整得蓬头垢面,脸上除了粪便不抹外,其它什么东西脏就抹什么。”时国玲说那时根本想不到漂亮,只想着保命,“衣服故意撕乱,穿在身上像拖把布一样,然后装疯卖傻,最后连难民营的同胞都嫌我脏,让我走远点,倒胃口,就这样,我躲过了一劫。”老人说,在难民营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日本兵进来,逮着谁就抡巴掌,可能是我太脏,没有碰到这种事。”

  2009年与子女打了赡养官司

  日军投降后,时国玲到处帮佣,“哪家给我吃,我就在哪家,吃的都是糠皮。”可能年事已高,老人对时间已没有多大概念,什么时候结婚的,她不清楚,只是称“有一次,我帮人家烧饭,房东老婆死了,有两个小孩,后来他就娶了我。”老人说,丈夫待她还不错,两人种种田,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那年怀上的,“挺个大肚子,走在马路上,还有个日本兵跑过来摸摸我肚子,那时因为日军投降了,没对我怎么样。”时国玲说,她一共生了4个孩子,3个儿子1个女儿,几个小孩多大,她也记不清楚了,“二儿子属猪,三儿子属龙,这个我知道,今年60岁,跟我住,有精神病,小女儿就不记得了,现在人在合肥。”

  除了三儿子,其他几个孩子长什么样,老人无奈地低头,小声说:“不知道,大儿子五十多年没见了,二儿子当时家里穷,养不活,送人了,现在家住安德门,女儿,也没见过……”她告诉记者,二儿子送人的时候已经14岁了,没钱供他读书,“穷,饭也吃不饱,所以他也没闹,跟着别人走了,因为他家有饭吃。”老人抬起浑浊的双眼,盯着记者:“知道有多穷吗,10年,我的肚子没填饱过一次,一会这个小孩说‘妈妈,我没吃饱’,拨一点,一会那个小孩说‘妈妈,我没吃饱’,再拨一点……10年呐,没吃过一次饱饭。”

  可是,几个子女长大后也不富裕。年纪越来越大,前年,老人在实辉巷居委会的帮助下,把几个子女告上了法庭,索要赡养费。“大儿子也是低保户,没钱,现在老二每个季度给我420元,派孙子送过来,小女儿也是这样,每个季度420元。”老人说,加上她的低保费用每个月400多元。

  今年命大,胃大出血挺过来了

  老人呆呆地坐着,她不知道想说什么。主治医生曹志宏告诉记者,老人家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吃不下饭,营养不良,冠心病,胃可能有点问题。”最可怕的是,今年胃出血,“一个月的黑便,大出血,让她住院,她说没钱,医院后来给她输液、吃点止血药,进行止血治疗……我们原以为老人家挺不过来,没想到,她的生命力很强,挺过来了。”曹志宏说,老人几乎每天都要过来打点滴,“差不多接触两年了吧,每次都是她一个人来,挺不容易的。”

  老人家住饮马巷,离秦淮中医院并不远,拐三个弯就到了,但是对90岁的老人来说,拄根拐棍蹒跚还是要一段时间。目前,秦淮中医院给老人用的药都是又经济又实惠的药,不过,她也很感激地告诉记者:“我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给我报医药费的,报80%,但是我家到那里没有直达的车,去报很不方便,以后年纪越来越大,去也越来越困难了。”老人长叹了一口气。

  进养老院是她最大心愿

  由于是老房子,需要穿过几户人家共有的弄堂,走到最后才是老人的家。打开门,没有厨房,就一个二十几平米的房间,两张床,“前面那张是我有精神病儿子住的,我睡这张床。”环顾一下,除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以及一个微波炉外,没有其它任何电器,家里杂乱不堪,“上面还有一小间,外楼梯,但基本不上去。”

  “怎么做饭?”老人告诉记者,“实辉巷居委会每天会给我送饭,饭挺好吃的,送得多,够我吃两顿。”正说着,送饭的师傅赶到,熟练地把饭搁在老人家门前的一张椅子上,记者看到,这是一份盒饭,一荤两素加个汤。“已经送了快两年了。”实辉巷居委会彭红主任说,因为老人家里情况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一直关注她,考虑到生活不便,我们帮她向‘区老年委’申请了送餐服务,每天11点准点到,一方面是帮助她解决吃饭问题,另一方面是随时了解她情况……”

  老人不识字,临走,她躺在床上做了一个睡觉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倒在床上有人管我……”控制不住情绪,眼泪又出来了。提及有没有考虑进养老院,老人眼睛一下亮了:“想啊,最想的就是这了。”彭红说,他们也曾帮忙联系过,“上面有规定,如果老人有子女,进敬老院费用是不能减免的,她有4个亲生儿女,这样的话,必须每个月付1000元左右,这是最低的了,但老人说没钱。”记者了解到,老人目前的生活来源除了低保、子女给的赡养费外,每年还可领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1000元补贴。
(来源:现代快报)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网络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