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投资“养老保险”可获高利润? 警惕!这些套路要小心

老年权益 11-05

绘图沈江江

近日,家住高邮市送桥镇的张阿姨(化名)接到自称是“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电话,她禁不住诱惑购买了所谓的“养老保险”,指望一个月就能收回2000元本金,且有额外利润。接到扬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预警后,高邮警方及时与张阿姨取得联系。

买“养老保险”获高利润?

近日,高邮市公安局送桥派出所民警接到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资金账户预警后,第一时间与张阿姨取得了联系。电话这头的民警苦口婆心劝阻,可电话那头的张阿姨仍执迷不悟。

为防止受害人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民警发动其亲属、朋友反复劝说,好不容易才将张阿姨请到了派出所。“照目前情况看,你肯定是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因为你转账的资金账户涉嫌诈骗,外地已有受害人报警。”送桥派出所民警告知张阿姨。

张阿姨说,上个月,自己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国家民政部的工作人员,面向中老年人推出了一款“养老保险”产品,旨在针对年轻时没有稳定工作的人群。“我自己家庭条件一般,目前还在做住家保姆,我就寻思着给自己增加点收入,以后生活有个保障。”张阿姨听完对方介绍,又收到对方发来的介绍短信,还添加了对方的QQ号。从对方的介绍中,张阿姨了解到,先期投入几千元,每天能收到返利,一个月后就能收回本金,且有额外的提成。随后,张阿姨在对方的指导下,向某对公账户打款2000元。

双方闲聊时,对方还提出希望张阿姨向朋友推广这款“养老保险”,并且开出了几百元的好处费。就这样,张阿姨通过QQ群发和短信群发的方式,将骗子的广告发送至他人手机上。几天时间内,她便收到了对方打来的400元,其中包括每日收益和推广的好处费。

民警揭开养老诈骗内幕

民警耐心劝说张阿姨,告知其民政部作为国家机关,不可能向群众推销所谓的“养老保险”,即便是购买“养老保险”也应该通过人社部门等。此外,根据张阿姨出示的对方发来的信息等,民警发现所谓文件上加盖的公章都是伪造的。

很快,张阿姨的手机上再次收到反诈预警信息,“对方的账户涉嫌电信网络诈骗,已被冻结。”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中,就有你遭遇的这种‘养老诈骗’。所谓的低投资高回报,你看中的是利息收益,而骗子盯上的是你的‘钱袋子’。”民警耐心劝解开导,张阿姨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民警紧盯线索不放,继续对该案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不法分子以“新型养老政策”为诱饵,向受害人宣称购买一次性“养老保险”,仅用一个月就能收回本金、获得高额收益。民警分析,不法分子让受害人尝到一点甜头,下一步很可能诱导受害人加大投资,如果受害人一意孤行不顾警方的劝阻,很可能倾家荡产。

在送桥派出所内,张阿姨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她向民警保证,“我再也不给陌生人转账了,不会再有下次了!”

高额利诱背后的巨大风险

民警揭开了4类常见的“养老诈骗”的套路。

第一种是提供“养老服务”骗局

骗子通过诱骗中老年人签订合同、缴纳会费、预售养老床位等手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涉嫌合同诈骗、普通诈骗。

第二种是投资“养老项目”骗局

主要表现为以投资养老保险项目、投资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售后定期返点、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等方式,涉嫌诱骗中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第三种是销售“养老产品”骗局

骗子通过提供免费旅游观光、情感陪护、虚假宣传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会议营销、养生讲座等方式,诱骗中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

第四种是代办“养老保险”骗局

主要表现为银行、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虚构或夸大保险项目收益,隐瞒保险理赔真实程序,设置陷阱,诱导消费,涉嫌合同诈骗;有的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为由,收取中老年人的材料费、好处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受害人缴纳的保险金。

如何有效防范养老诈骗呢?民警温馨提醒广大中老年人,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一要看养老服务、养老项目或者是投资是否由具有正规资质的机构提供。二要抵制高利益诱惑,动用大额资金前要看收益是否符合正常市场规律,牢牢捂紧自己的“钱袋子”。三要拒绝听信所谓的“熟人”“可以省钱”等谎言。四要保持家人间多沟通商量。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平时多了解防诈骗知识。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极目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