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涵 文/图
每天上午10时开始,西安市高陵区耿镇街道钓北村的“高·幸”食堂都会变得热热闹闹,温馨明亮的食堂里坐满了前来吃饭的村民。一荤一素两道菜搭配主食、豆浆和水煮蛋,一顿实惠、健康又美味的早午饭就解决了。
“高·幸”食堂只是我省养老助餐服务的一个缩影。截至2023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858万,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21.6%,已呈现中度老龄化社会的特征。在农村,年龄大、行动不便、子女常年外出就业、做饭存在一定用电用气的安全风险,不少年纪大的独居老人吃饭常常“随便对付一口”。
每天两餐15元,还可送餐上门
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我省不断努力探索居家社区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出台《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等制度,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民生事项一体推进,用心用力解决老年人最现实的“一餐热饭”难题。
4月16日,记者来到“高·幸”食堂时,恰逢上午开饭时间,不少老人慢慢悠悠地散步来到餐厅,只需要报出手机号码后四位,服务人员就会帮忙打好热乎乎的饭菜。“我们食堂根据老乡们的就餐习惯,每天早上10点和下午4点提供用餐服务,一天两餐,一共15元。”驻村干部郇海娟介绍。
钓北村60周岁以上老人有1200余人,“高·幸”食堂给予60周岁以上老人老年餐优惠价格,每天两餐一共15元;其中七类人群,即本市户籍的散居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待服务保障对象、重残、空巢独居的8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每人每天再补贴2元;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就餐。郇海娟告诉记者,这里的饭菜低油低盐低糖,软和易嚼。如果有老人行动不便,他们也会提供送餐服务。
“我今年93岁了,在这吃饭有三年多了。”魏怀义老人已经是“高·幸”食堂的老顾客了,提起食堂的菜品和服务,他赞不绝口,“在这吃饭很方便,食堂厨师的烹调技术、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都特别好,我在这里吃饭很放心、很舒服,而且我吃饭还免费呢。”
在食堂门口,停着一辆带有“高·幸”食堂标识的白色小车。每到饭点,食堂的工作人员侯树塘都会开着小车,给需要送餐的老人送饭。此外,他也会注意老人们的状态。“看看老人有没有磕着碰着、状态好不好,有啥需要拾掇的,我能帮顺手就帮了。”侯树塘笑着告诉记者。
自种新鲜蔬菜,运营降本又安全
“高·幸”食堂还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食堂内设有休息室、棋牌区、阅览区等,老人们可以在这里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我们还会举办不同的娱乐活动,比如今天,我们就邀请了陕西省东方红书画研究院的老师来给老人们写字。”郇海娟说。
在西安市蓝田县前卫镇徐塬村,村上利用闲置的村小学,开办老来福徐塬村社区食堂。为了提高饭菜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徐塬村利用村上小菜园,种一些应季蔬菜。“我们的小菜园里种了各种蔬菜,都是绿色无污染的。这样既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又能节省一部分采购成本。”
“我经常到老人家里拜访,以前在一些老人的厨房里,总是能看到被碗扣起来的剩饭,有的甚至都变质了。我觉得这样不行,家里的老人们吃不好,营养跟不上,孩子们在外面工作也不安心。”回忆起成立社区食堂的初衷,徐塬村党支部书记徐峰刚坦言,就是想让村里的老人生活质量有保障,让在外的儿女们能放心。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村上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村委会牵头成立了“老年志愿服务队”,由一名村委干部、两名食堂厨师组成,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确保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及时吃上热乎饭。
“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做饭也费劲。现在有了这个食堂,每天都有人把饭送到家里,我也不用愁每顿吃啥了,很便利,也很贴心。”村民李淑民感激地说。
多方参与,让农村养老助餐服务多元化
在运营资金方面,徐塬村采取“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四个一点”模式,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助餐点的正常运营。徐峰刚表示:“虽然我们的助餐点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但还存在对外盈利弱等问题。但是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还是在民生保障上,先确保村里的老人能吃饱、吃好,再想办法盈利。”
农村养老助餐服务不仅关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一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得桂看来,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省养老助餐服务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关中地区尤其是西安等核心城市助餐服务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覆盖率偏低,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可持续运营压力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农村地区,许多助餐点没有对外运营的条件和渠道,高度依赖财政补贴,养老服务费预收周期也影响资金流动;服务质量与老年人需求的匹配度也有待提升,菜品多样性、营养搭配和送餐服务都还有进步空间。此外,监管与标准化建设的加强也迫在眉睫,部分助餐点政策执行不严格,运营机制有待健全。
“想让养老助餐机构健康运营,构建多元投资与市场化运营机制至关重要。可通过个人、企业、政府、集体和社会多方筹资,缓解资金压力,还可与外卖平台、餐饮企业、物业公司合作,实现品牌连锁化运营。更重要的是,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看,还要打破目前按照行政区划配置养老助餐服务的方式,整合资源。可以重点发展配送服务,扩大单个助餐点的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何得桂说。
此外,何得桂认为,相关部门要优化政策支持和成本分担,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扶持。同时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借助科技赋能,运用智慧管理系统提升服务精准度,降低运营成本。
“小食堂”也是“大民生”。眼下,我省正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模式创新,让养老助餐服务从“吃得饱”迈向“吃得好”,为农村老人提供便捷、廉价、营养的就餐服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
作者: 文章来源: 陕西农村报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