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白脑包镇永清村4组的百岁老人杨同次已经100岁了,虽然耳朵听不见,但他的思维很清晰。
百岁老人杨同次长寿之道 多运动不生气生活规律
百岁老人杨同次是清朝时期维新变法“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的曾孙,1916年4月20日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仪张村杨深秀的故居。1934年,杨同次考入山西大学。1938年日寇入侵山西,杨同次参加了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后来,他在内蒙古行政干部训练班受训半年。他一直从事农田规划和渠道桥梁建设工作,75岁才退休。
长寿之道:多运动、不生气
“我能活这么大岁数,主要得益于多运动,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其次是不生气,有病及时治;还有就是家庭和睦、生活规律。”回忆自己的一生,老人说,1939年,日寇在山西发动细菌战,投放了毒气弹,很多人中毒身亡,因为缺医少药,不少年轻力壮的后生也没能扛过去。“我也中了毒,晕迷了三天三夜,家人给我喂草药、拔火罐、刮痧。如果不是身体素质好,我根本扛不过去。”
百岁老人杨同次曾在傅作义旧部服役,“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纳入“黑五类”,每天都要被拉出去批斗。批斗完了,他该吃饭就吃饭,该休息就休息。一觉醒来,继续被拉出去批斗,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也不生气。
“当时,我父亲一直被关在牛棚里,快过春节时才被放出来。回到家后,很多整过他的人拿着红纸让他给写春联,他从来都不拒绝,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胸怀。”杨新远说。
督促儿孙多运动多学习
百岁老人杨同次有4子4女,是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每次孙子孙女回村看他,他都要安顿:“要多运动,病了要及时治,不要拖,遇事不要生气。这是我的长寿秘诀,你们要是能做到这些,肯定也能有个好身体。”
对老人的养生之道感触最深的还是常年跟老人一起生活的杨新远。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杨新远读初中时学校就解散了,师生都“闹革命”去了,这一闹就是10年。杨新远曾在村里的小学教过书,在生产队里任过职。百岁老人杨同次总是督促儿子多运动、多学习,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家庭和睦晚年无忧
百岁老人杨同次身体很瘦,身边放着一根拐杖。杨新远心疼地说,几年前,村里有个人喝多了酒误入老人家里,把老人推倒致小腿骨折,几经治疗,还是没能完全康复。从那以后,老人行动就不方便了。
杨新远夫妇每天按时给老人送饭,老人一天吃2碗面、1碗米饭、1碗菜,从不加餐,生活很规律。
种地的人都很关注天气情况,杨新远夫妇也不例外。有时候他们在地里劳作,看不上天气预报,老人就会记下来,等儿子回来再告诉他。
家庭和睦让老人晚年无忧,再加上生活规律,这也是老人长寿的因素吧。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健康长寿是子孙们共同的心愿。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