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百岁老人家庭大都这样 生活简朴家庭和睦儿孙孝顺

健康养生 10-15

目前,陕西省铜川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5万人,其中90岁以上高龄老人为1393人,百岁老人19人。近日,调查人员对全市9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生活家庭状况做了一个调查,发现高龄老人家庭普遍都很和睦,儿孙孝顺,老人自己的生活几乎都很简朴。

百岁老人家庭大都这样 生活简朴家庭和睦儿孙孝顺

家庭: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在铜川说起高龄老人,最有名的就是隋唐大医孙思邈,相传活了141岁。调查人员在调查采访中一个很深的感受是,药王孙思邈健康养生的一些观念及实践,在铜川的老人中间有着深厚而广泛的影响,在老人们的家庭生活当中,也有点点滴滴的体现。

调查人员采访中发现,大部分高龄老人的家庭都显得很和睦,特别是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儿孙满堂,大家都对老人都很孝敬。耀州区小丘镇朱村的张淑惠老人今年96岁,育有6个儿女,小儿子朱国栋说,现在一大家有50多口人,尽管老人跟自己生活,但哥哥姐姐们都常来照顾,老人在吃穿用度上都不用操心。

宜君县的杨思思老人今年113岁,曾孙就有十几个,平时儿孙来往看望老人不断,每年老人过寿,几十口人聚在一起,让老人感受到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老人爱吃红烧肉,今年已85岁的女儿就天天给老人做。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养生研究协会会长雷华建说,家庭宽裕,儿孙孝顺,让老人少操心,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老人健康长寿。

个人:吃穿简朴心态平和

“长寿老人一般都心态好,吃穿上都很简朴。”雷华建说,心态好让老人面对无论好事、坏事,都能心态平稳,不生气;而饮食简朴有规律,让老人生病少,利于健康长寿。

在新区居住的林桂云老人今年刚好百岁,百岁老人有一个雷打不动的饮食习惯,那就是一天三顿茶。据老人的孙女李女士介绍,林老太早上6点起床后先喝一顿茶;上午10时喝一顿,同时吃3个荷包蛋;下午3时许就些糕点再喝一顿,晚上一般不再吃饭。问是不是喝什么健身茶?李女士说从来没有,就喝一般的花茶。

调查人员在耀州区照金镇瑶玉村蒋克清老人家里看到,102岁的蒋克清尽管眼睛已看不见,但心情明朗,说起在外面打工的孙子、孙女,老人满怀想念之情。老人的儿子说,老人饮食很规律,每天上午8点多一餐,下午2点一餐,晚上天刚黑一餐。

社会:敬老爱老多方面关心

调查人员了解,高寿老人女性占了一大半,铜川全市目前健在的百岁老人19名,除了3位男性,其余都是女性。在张淑惠老人家中采访,其儿子朱国栋多次说起政府和社会对老人的关爱,他认为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关爱和扶助,让老人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精神气更好了。

据铜川市老龄办人员介绍,铜川从2006年开始给全市的9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50元的高龄生活保健补贴,百岁老人每月100元。从2007年3月,补贴分别又涨到100元和200元。目前,全市70岁以上老人都享受高龄紧贴,从50元到300元不等。铜川市老龄办主任赵万锁介绍,这些对老人的普惠性政策,让老人们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在走访慰问中,有的老人甚至拉着他的手说着感谢政府的话,认为“政府比儿女对自己都亲”。

除了物质上的普惠政策,在精神关爱上政府和社会也给予老人们很多。据雷华建介绍,仅耀州区目前就有老年人各类兴趣活动团体18个,每个单位、行业也都有关爱老人的组织,平日里组织老年人在一起开展兴趣活动,逢年过节都会看望慰问老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高寿老人的幸福生活

杨思思女,113岁

爱吃红烧肉爱看《百家碎戏》

根据铜川市老龄办的资料,113岁的宜君县老人杨思思是铜川现在年龄最大的百岁老人。3月16日,调查人员前往宜君县拜访了她。

最近老人因为身体有点不适,正在宜君县人民医院住院。看见有人进病房,老人连忙从病床上坐起来招呼。和老人交谈时,感觉她眼不花、耳不聋,语言表达很清晰,而且记忆力特别好。“我今年113岁了,是1902年7月出生的,那会儿还是清朝,我2岁时就裹了小脚……”说到这里,老人还在空中比划说裹脚布有一米多长,并且特意从被窝露出小脚让大家看。

当调查人员提出要给她拍照时,老人赶忙挥挥手说:“等一下,等一下。”她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衣服,一边让一旁85岁的大女儿王秀云拿出毛巾,老人自己擦了擦脸,然后坐正让给她拍照。

说起长寿秘诀,老人摇着头说:“有啥秘诀?以前也有两个女调查人员来问我,我说啥也没有。”她说,自己从小就过惯了苦日子,一辈子都是粗茶淡饭,不过随着儿孙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她也跟着享福了。“我很多年前就不劳动了,现在每天早上八九点起床,一天吃三顿饭,最爱吃的是红烧肉,晚上还要看电视呢”。王秀云说,母亲爱看电视,最爱看《新闻联播》和《百家碎戏》。说起老人的长寿,王秀云说:“我妈心态很好,一辈子不和人争吵,也几乎从来都不得病。”王秀云说,她每年都要感冒一两次,但是母亲的身体却很硬朗,最近这几天也是因为老人的皮肤有点痒,才来住院的。

“老人很乐观,而且一家子人都对她很好,这可能就是老人长寿的原因吧。”宜君县老龄办主任杜本毅说。

“我看您老能活200岁。”杜本毅对老人说。老人听后笑着说:“要是真能活那么大岁数,就成了老妖精了。”

蒋克清女,102岁

爱“听”电视对人热情心肠好

耀州区照金镇瑶玉村是坐落在香山脚下的一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山村。102岁的百岁老人蒋克清的家就在巷子的顶头,几间厦房是十几年前盖的,看上去已有些破旧。推开厚重的木板门,院子里静悄悄的,喊了几声才有人答应。从上房披着衣服出来的是蒋克清老人的儿子谢关民解释说,正陪着母亲在屋里“听”电视,所以没听到。

走进上房,马上感觉暖和了许多,蒋克清老人坐在靠近火炉的一张沙发上。2007年一场疾病后,老人的眼睛就不好了,后来完全失明,但听力一直很好。听见有人进屋,拉住调查人员的手还以为是外面打工的孙女回来了。谢关民在一旁解释说,母亲因为眼睛看不见很少出屋子,担心老人太冷清,就常开着电视让她多听听声音。

今年66岁的谢关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他说,父亲去世早,家里没劳力,为了抚养他们姐弟,母亲年轻时受了不少苦,自从他成家后就再也没让老人干过重活儿。谢关民说,母亲眼睛好时,就在家里帮着照看一下孙子、重孙。

为了更好地照料母亲的起居,从老人眼睛看不见至今8年时间,他晚上都和母亲睡在一个坑上。“反正啥都不想让母亲操心,只要她老人家身体好,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问起老人的饮食,谢关民说母亲一日三餐以素食为主,吃的多是自家地里生产的粮食、蔬菜。“上午8点多喝半碗玉米糁,中午1点多是面条,晚上喝点稀饭。”他说,老人除了眼睛,身体一直很好,平时也很少吃药,“有时感冒了抗一抗就过去了,买了药让吃也不吃。”

采访中,百岁老人几次拉着调查人员的手,喃喃地说着些听不清楚的话。谢关民在一旁解释说,那是母亲担心来人吃好了没,母亲心肠好,以前家里无论来了客人还是陌生人,母亲总要给做吃的喝的,现在眼睛看不见了,心里还是放不下,对人热情。

张淑惠女,96岁

爱睡热炕很少吃营养保健品

耀州区小丘镇朱村,一处靠近公路的农家院落,房屋是20多年前盖的瓦房,但里外都很干净整洁,张淑惠老人跟小儿子朱国栋生活在这里。3月19日,96岁的张淑惠老人坐在土炕上,穿着件半新的绸缎薄棉袄,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老人招呼调查人员在炕沿坐下,屁股下立刻感受到火坑的温热。“我妈爱睡热炕,现在一天还烧两次。”朱国栋今年已66岁,他说,母亲2009年患脑溢血后就一直偏瘫在床,除了夏秋天气热的时节,一年中一大半时间都给烧火坑,“每年10月天一凉就开始烧,一直烧到次年4月。”

老人有6个儿女,现在一大家有50多口人,除了小儿子一家日常照料老人起居,其他儿孙平时也都时常买些好吃好喝的来看望老人。“家里营养保健品没断过,但母亲很少用。”朱国栋介绍,母亲从来不挑吃喝,一日保持两餐的规律,上午一顿两个鸡蛋冲成鸡蛋絮泡半个馍,下午一顿家里人吃啥她吃啥,有时半碗面条,有时半碗搅团,无论吃啥,每顿吃完了要喝一包奶,这个是必需的。

张淑惠老人还有一个特点是爱干净。虽然偏瘫后很少下坑,但衣服、身上都保持着干净整洁,屋子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说起这些,老人说这多亏了小儿子和儿媳妇每天给她擦洗、收拾。朱国栋说,穿的衣服三五天一换,夏天天热的时候两三天给老人擦洗一遍身体。

“现在啥都好,我还想多活几年呢!”张淑惠老人说,现在她有高龄补贴,逢年过节还有领导看望,这让她对日子更有盼头。说到儿孙们的生计,老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没能力,也不多想。”说着老人又笑了。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