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两位国学大师的养生之道 童心相伴助健康得高寿

健康养生 11-02

书画大师启功先生,幽默风趣,晚年更是以一颗童心面对世事沧桑。去看看启功先生的养生之道吧。

两位国学大师的养生之道 童心相伴助健康得高寿

启功先生的养生之道:一颗童心面对世事沧桑

他喜欢跟孩子们玩,见到小孩就充溢着爱恋之情,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顽童。不是摸摸孩子的头,就是抱起孩子亲亲,再就是弹一下小脑壳,孩子叫他“爷爷”,他高兴地合不拢嘴。他说:“听小孩哭或笑,就是听一首诗,一首歌,这是最美的音乐。”

此外,他还喜欢毛绒玩具,外出的时候最喜欢逛两条街:一条是书街,另一条就是玩具街。他家里有很多玩具,像小兔呀、小熊呀,还有穿着民族服饰的小人,整整一橱柜,而且他还在柜门贴上“只许看,不准动”的字条。他曾戏言:“动物比人可爱”。

从逗孩子玩,收藏玩具,可以看出大师不泯的童心。他曾说过:“我从不温习烦恼。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

正是时时保持一颗赤诚的童心,使得一生经历太多风雨的启功先生得享93岁高龄!

诗人林庚先生养生之道:一颗不泯的童心

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诗人林庚先生,晚年也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晚年的林先生喜欢看小人书,有人笑侃他:“成为大教授了,还看小人书?”不仅如此,他晚年也喜欢玩玩具。

一次,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两人正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大响。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一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

林庚还喜欢孩子们送给他的玩偶“悟空”和“八戒”,特意挂在窗前,只要一碰,两个玩偶便手脚乱动。他还酷爱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的空地放风筝。他在床头挂了一只花蝴蝶的风筝。在那只花蝴蝶的相伴下,他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是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使得一代大师以96岁高龄无疾而终。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他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而这是做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

启功和林庚两位大师,在学问上建树颇多,且都得长寿。当然他们长寿的原因很多,但晚年都有一颗童心无疑是他们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所谓“童心相伴得高寿”!

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先生享年93岁。

启功先生坎坷半生,被划为右派,遭遇“文革”,晚年丧妻,最终彻悟人生,宠辱不惊。他的助手曾问先生:“经历了这么多,你为什么还这么乐观?”他答道:“我从不温习烦恼。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

他的高寿与他思维活跃、心胸宽广、谦恭幽默、平易温和、举重若轻的养生之道,有密切关系。

养生之道:风趣幽默

启功先生说:这个世界上面对我的字大体上有三种人,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我赶紧死;第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望我先别死。

启功先生说他有“三怕”与“二不怕”。“三怕”,“怕过生日”、怕沾上“皇家祖荫”(启功是皇族,为雍正九世孙)、怕给自己介绍老伴;“二不怕”,一不怕病、二不怕死。

启功先生患有美尼尔氏综合征,发作时眩晕、耳鸣、呕吐,但他却能在苦中取乐,戏作《沁园舂·美尼尔氏综合征》词一首:“夜梦初回,地转天旋,两眼难睁。忽翻肠搅肚,连呕带泻;头沉向下,脚软飘空。耳里蝉嘶,渐如牛吼,最后悬锤撞大钟。真要命,似这般滋味,不易形容。明朝去找医生,服‘苯海拉明’、‘乘晕宁’。说脑中血管,老年硬化,发生阻碍,失去平衡。此症称为,美尼尔氏,不是寻常暑气蒸。稍可惜,现药无特效,且待公薨。”

启功先生颈椎病发作时进行牵引治疗,本是一件令人十分痛苦之事,可先生却以一首《西江月》打趣:“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牢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又一次,启功先生的晕病发作,医生给他输液治疗不见好转。他在感慨之下,吟了一首《渔家傲·就医》以“抒怀”:“眩晕多年真可怕,千难苦况难描画。动脉老年多硬化,瓶高挂,扩张血管功能大。七日疗程滴液罢,毫升加倍齐输纳。瞎子点灯白费蜡,刚说话,眼球震颤头朝下。”

启功先生有次去医院看病,护士拿着装有他血液的试管不停地摇晃,启功先生问:“你为什么摇晃?”答曰:“您的血太稠啦,不摇就会很快凝固,您要少吃肉啦!”恰巧,此时赵朴初先生也来诊病,赵老说:“吃了一辈子素,现在也是血脂高。”这下让启老抓住了“反击”的证据:“你看,我说一定和吃肉没什么关系嘛!”

启功先生在一次接到病危通知书后,竟风趣调侃地随口吟词一首:“浑身实难受,满口答无妨。扶得东来西又倒,消息传来贴半张;仔细看,似阎罗置酒,敬候台光。”将死亡说得如此轻松,如果没有“无身忘我”的超凡心胸,实难信手拈来如此幽默诙谐的诗句。启功先生能如此乐观地看待生死,连阎王也无可奈何了,于是他又一次“策杖回家转”了。

养生之道:谦恭温和

“学问深时意气平。”有真才实学的传统学人,大多都谦虚谨慎,平易温和。

启功先生曾这样自叙生平:“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识超。”

1978年,启功先生66岁,作为一个书画大家,正当盛年,他却自撰《墓志铭》,满篇诙谐幽默,“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在北师大校园内,师生们尊称他为“博导”。博士生导师启功便笑着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

启功先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说到“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如此见面语,立马活跃了会场气氛。

启功先生曾用卖字画的钱设立了一个“奖学助学基金”,但不用自己的名义,而是用他恩师陈垣(励耘)的名义。他不计报酬为别人创作了很多书画作品,还多次捐资希望工程,而他本人始终过着粗茶淡饭、布衣土鞋的简朴生活。他不图虚名,对于人们尊称他是这“家”那“家”,他一概不承认,只认定自己是一名教师。启功先生常说:“大家都是平民,不要把自己看高了。大家都比地高,比天矮。”正是启功先生这种谦恭温和、不固步自封、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性格,使他得以长寿吧。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