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老诈骗套路大盘点!老年人应远离“免费的午餐”
老年人由于身体衰退的原因,往往容易被欺骗。有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金融诈骗活动中上当的概率会随年龄上升。全社会应该更多的关爱老年人,让他们远离涉老诈骗。...
-
让老年人安全“冲浪”不上当
微信聊天,网上购物……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中老龄人的生活。与此同时,中老龄人也是网上诈骗的重灾区。...
-
中老年人对于市面“高价”保健品尤要小心
近日,一家名为“中科”的保健品企业被曝开了多家门店做“药品”生意,号称其保健品可以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除了销售人员,甚至请来了所谓的“名医”现场问诊,而诊断的结果往往是——吃它的保健品才能治愈癌症。据悉,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后立刻对门店进行了查处,相关保健品检测也在进行中。...
-
“老人鞋”坑的是老人钱,“伪银发经济”产品因何风生水起?
近年来,鞋类市场出现了一个看起来特别贴心的品种——老人鞋,号称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更加适合老年人的脚型特征,穿起来既舒适,又防滑。但据央视报道,相当多消费者反映,他们买到的老人鞋穿起来并不舒服,质量还不如一般的鞋子。日前,由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对老人鞋质量进行的检测也显示:近半数老人鞋采样不合格。...
-
揭秘新型骗术,新老年网红支招防骗
针对老人的诈骗案件始终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将老人作为重点诈骗对象,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对社会发展资讯、常见诈骗手法不够了解,防范诈骗能力比其他年龄层的人低。...
-
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发布风险提示,警惕以养老为名欺诈销售“保健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民政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保健品”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风险提示》)。...
-
河南:增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治意识
12月2日,为进一步增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治意识,凝聚共识,研究做好近期老龄工作和老龄健康服务工作,省卫生健康委在修武县举办全省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培训班,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刘延军出席培训班。...
-
养老机构,防不胜防?
近年来,“爆雷”,成为人们闻之色变的词。...
-
养老服务“返利”引争议,三部门提示:存风险隐患
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名义,承诺高额回报,以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欺诈销售“保健品”等手段,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针对部分养老服务机构、企业相关行为,近日,民政部、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出风险提示,指出此类活动不同于正常养老服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需警惕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等行为。...
-
涉老诈骗套路频出,精确瞄准老年人心理
近日,民政部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揭露涉老诈骗套路,意在推动我国老年人防诈骗意识,不断提升识别能力。...
-
当心“天上掉馅饼,地下有陷阱”
“花销小、有余钱”,近年来老年人成为非法集资者看中的“香饽饽”,非法集资宣传使用的话术也是揣摩老年人心理的“迷魂药”,比如,“稳赚不赔”“大米鸡蛋免费送”等诱饵,都戳中了老年人“贪图小利、不想承担风险”的心理。...
-
花式“以房养老”当心养老不成还赔了房
近日,有媒体在一档普法节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老人退休后,用房产抵押借款投资了一款理财项目获利13万,却被中间人拿着双方签订的全权代理协议,偷偷卖掉了房子。这位老人正是遭遇了“套路贷”。截至5日20时,新浪微博话题#以房养老背后的套路贷#阅读量达160.9万。...
-
老年朋友看过来:民政部揭露涉老诈骗四大套路,防不胜防啊!
又被“高额回报”骗了钱?又因“保健品”上了当?近年来,涉老诈骗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
-
三部门发提示,揭涉老诈骗四大套路,帮助老年人认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又被“高额回报”骗了钱?又因“保健品”上了当?近年来,涉老诈骗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
-
辛识平:斩断伸向老年人“钱袋子”的黑手
日前,民政部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针对当前一些养老机构、企业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保健品”等现象,帮助老年人和家属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