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75%养老诈骗案为医疗养生类,石景山法院提出三项建议

老年权益 11-08

  11月3日,记者从北京石景山法院新闻通报会获悉,该院近四年来审结的涉养老诈骗案件中,医疗养生类超75%。此类诈骗集团呈现“公司化”趋势,超三成案件的被害人多达百余人,多为有固定收入的退休老人。该院就此提出建议,以有效打击整治此类犯罪,并增强老年人防骗维权意识。

  

  诈骗集团呈“公司化”趋势被害老人多受骗金额高

  石景山法院副院长詹文杰介绍,2019年至2022年,该院共审结涉养老诈骗案件17件,其中医疗养生类13件,占比超75%。三成以上此类案件的被害人多达百余人,集中在有固定收入的60周岁以上退休人员。他们有一定积蓄、退休金等可供支配,故被诈骗金额一般较高。

  一起保健品诈骗案件中,诈骗集团成员分别扮演医生、外联、销售专员、会务、司机、患者等不同角色,相互配合,制造假象以骗取被害人信任。此类案件被告人多为3人以上,多为共同犯罪或团伙犯罪,甚至组成犯罪集团。犯罪集团一般组织严密,各成员分工精细,协作有序,呈现“公司化”趋势。组织者、领导者建立组织架构,吸收组织成员,制定诈骗套路和模式等,其他人员对诈骗环节进行细致分工,并熟练利用诈骗流程和诈骗话术,共同实施诈骗。有的诈骗团伙甚至成立公司,以合法的“外观”行诈骗之实。

  养老诈骗尤其是医疗养生类养老诈骗案件中,有些主犯以及大量从犯多为85后、90后,甚至部分为00后,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其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下,一般无固定职业,部分为无收入来源的在校生或毕业不久未就业大学生,因其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走上犯罪道路。

  此类案件报案率低。很多老年人因怕家人知晓、怕给子女添麻烦、担心遭到打击报复、担心报案后损失的钱财得不到退赔等原因不愿主动报案。即使办案机关找到被害老人,很多被害人仍不愿承认其被骗事实。

  

  警惕这四种涉医疗养生类养老诈骗

  高价售卖保健品骗局。犯罪分子组织老年人开办健康讲座,其同伙冒充专家、医生虚假问诊,以被害人身体存在健康问题,虚构保健品药效等,诱骗、欺诈、哄卖给被害人假冒伪劣保健品。但事实上,大部分被害人表示服用后其症状未改善,甚至部分人贻误治疗时机,病情加重。

  退还购买保健品钱款类骗局。犯罪分子针对已购保健品的老人,使用虚假的工作证、公章、制服,虚构国家机关、健康协会等工作人员身份,以帮助维权退款的名义,让老年人放松警惕,并以退还保健品钱款需先交手续费、押金等为由骗钱,使老年人又陷入虚假维权连环套中。

  假托迷信类骗局。犯罪分子提前了解被害人及其家属身体、家庭情况,利用老年人看重自身和亲朋幸福安危及破财免灾的心理,谎称自己是老中医传人,虚构老年人自身或家人的疾病非医院正常药物可治,需“开坛作法”方能化解,要老人拿出现金、存款及金银首饰等交给被告人施法,得手后逃匿。

  天价治疗项目类骗局。犯罪分子将老年人骗至相关机构后,套取老人经济实力、既往病史、身体健康程度、治疗意愿等信息,提前暗中告知机构工作人员或犯罪分子包装的假“专家”。为老人体检后,假专家借讲解体检报告之机,编造老人患病使其陷入恐慌,并夸大治疗项目功效,宣传治疗项目价格优惠,有国家及公司补贴、医疗设备和技术国际先进、之前客户反馈效果好等,误导老人购买动辄几十万的天价项目套餐以“根治”疾病。

  

  推动建立打击整治长效机制子女争做老人“精神保健品”

  詹文杰建议,应深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长效机制,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针对医疗养生类养老诈骗案件,着力健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执法处罚、群众监督有效衔接的全周期制度闭环。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管理制度,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老年人要提升防范意识,通过浏览新闻等熟悉常见骗术套路,理性看待保健食品、免费旅游、免费体检等,对诈骗行为提高分辨能力。遇他人要求转账、付款,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身体不适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购买正规厂家及正规医院的药品,勿信“包治百病”的“神药”。要与亲友子女充分沟通。发现所买保健品涉嫌诈骗等,第一时间报警,收集并保存转账记录。

  子女多陪伴,争做老年人的“精神保健品”;多向老人普及防骗知识、案例等,提醒老人防骗,关注老人异常动态,及时发现和劝阻;在老年人询问求助时,要耐心解答、悉心开导,协助报案,避免老人受到二次伤害。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京报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