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年人除非病情危急,用药应遵循“五先五后”的原则:先食疗,后用药;先中药,后西药;先外用,后内服;先内服,后注射;先老药,后新药。
老年人除非病情危急,用药应遵循“五先五后”的原则:先食疗,后用药;先中药,后西药;先外用,后内服;先内服,后注射;先老药,后新药。
很多老人认为新药比老药好,愿意尝试新药、特药,其实失之偏颇,包括医生对新药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制药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很多新药的诞生给我们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有时也可能让我们面临更大的风险,比如新药可能的副作用往往还没被发现,而老药的不良反应已被充分了解并有妥当的对策。在疗效上,并非所有新药都优于老药,像抗结核药异烟肼、治哮喘药氨茶碱、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使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目前仍是一线药物。
老年人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用药最好“抠一点”:
1.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药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对于一些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心理活动缓解的病症不要急于用药。同类药中应选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的药。
2.减少用药种类老年人治病时应针对主要疾病,兼顾次要疾病,服药建议不超过5种。
3.用药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消化酶等外,大多数药物的老年人用药剂量,应据年龄、体重和健康状态而定。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应从“最小剂量”(一般为成人剂量的1/5~1/4)开始。对首次使用需加量的药(如利多卡因、部分抗生素等),首次用药的剂量可按成人用量的下限来定。对安全范围窄的药(如地高辛、氨茶碱等),有条件的尽量在监测血药浓度下使用。(湖南省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郑姣)
老年人用药还应重视“少而精”
1.要“有的放矢”
既要知道自己的病情,又要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如果经常出现腰酸背痛、头痛脑热,经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果有器质性病变,则不能随意使用镇痛药。
2.不擅自加量
老年人因治疗心切,希望“立竿见影”,往往在用药时擅自加量。其实老年人用药剂量宜小不宜大,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但应低于成人剂量。切勿剂量过大,以免造成药物体内蓄积,甚至引起药物中毒。
3.忌用过多品种
老年人可能并发多种疾病,因此必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用药,先服用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再适当兼顾其他方面的药物。否则可造成药物药效相互抵消或加重毒副作用。
4.注意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也不例外,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因此在用药时,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药物过敏史,也要观察用药后的全身变化,如皮疹、瘙痒、红斑、头晕、无力等,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到医院就诊。5.减少用药剂量
老年人由于体质和功能趋向衰退,解毒与排泄机能较低,对药物的反应也与壮年人有差别,因此老年人服用药物要比成年人剂量减少,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用药量为成年人用药量的2/3左右。但减量前最好先与专业人士沟通。
6.减少用药种类
联合用药时,各药间常有相反作用,不是药效降低或失效,就是增加药物毒性。单独用药能生效时勿联用,如必须联用,以不超过3~4种为宜。
7.不擅自用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并非没有不良反应,只不过不良反应较小罢了。因此不要单凭主观经验或症状自行用药,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以感冒为例,如成分中有扑尔敏,前列腺肥大患者就不适宜应用。还有一些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泻药、利尿药、口服抗凝血药、氨茶碱、胃复安等,老年人也应慎用。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