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离乡,这是很多老年人的心愿,所以把养老服务送到家门口,这种形式很受欢迎。
昨天(7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三农长短说》栏目,关注“农村养老的创新尝试”话题,播发《“幸福老人村”让村民养老不离乡》,聚焦松江农村养老模式。
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改造闲置农房
打造“长者照护之家”
沿着黄浦江溯流而上,距离上海市区大概一个小时车程,就来到松江区叶榭镇堰泾村。和很多上海郊区的农村一样,堰泾村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那么老人养老问题怎么办?几年前,在几位年轻人的带动下,堰泾村里出现了一座“幸福老人村”,解决村里的养老问题。
“幸福老人村”负责人 蒋秋艳:
“我们租赁了农村宅基地房屋并改建而成‘幸福老人村’。在‘幸福老人村’,有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和多功能会客厅等,提供助浴、助餐等服务,让老人们生活更方便舒适。”
蒋秋艳就是土生土长的堰泾村人,长大以后,她眼看着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老人岁数大了,身边不能没人照料。于是,她决定和两名合伙人一起出资创办村里的养老机构。在租下闲置农村宅基地进行适老化改造后,2016年设有49张固定床位的“叶榭社区堰泾长者照护之家”正式对外营业,也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幸福老人村”。
“幸福老人村”住养老人 赵爷爷:
“一个月自费2500元左右,生活条件也不错,而且农村环境好,走一走锻炼锻炼,生活过得蛮自由的。”
“奶奶咖啡”热卖
银发带来增收新动能
“幸福老人村”也回避不了养老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养老机构运行成本很高,但是收费又不能太高。那么,“幸福老人村”如何破局?
为了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蒋秋艳的团队申请了政府补贴,还引入了社会公益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在人手方面,尽量培养同村或者邻村的村民,降低成本,而且老人们在村里,也能发挥余乐。
“幸福老人村”的出现也让整个堰泾村有了更多活力,一些曾经难以想象的新业态在这里出现。比如,利用老宅改建而成的乡村咖啡屋在“幸福老人村”开业,主打的特色产品就是一杯“奶奶咖啡”。
咖啡师 吴奶奶:
“我们现在业余生活很充沛,本来没事做的时候,一直在家里看电视,现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看看咖啡屋有没有任务。”
养老公益活动辐射周边
服务更多人
如今“幸福老人村”声名远扬,一些公益项目甚至延伸到全村全镇。比如定期为村里老人开设的“爷爷奶奶一堂课”、乡村老年大学等。
在“爷爷奶奶一堂课”的现场,叶榭镇的学生、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们都会参与其中,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完成各项手工活动。
志愿者 徐诗甜:
“能陪伴这些老人,也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学习,他们就像自己很亲切的长辈,感到特别温暖、特别开心。”
上海市松江区堰泾村党总支副书记 卫慧:
“‘幸福老人村’不仅满足了我们村里面一些老人的养老需求,也满足了村里老人的活动需求,真正让老年人能够乐起来、动起来。”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
作者: 文章来源: 上海松江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