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5年,100位老人!奉贤志愿者开启“我的数字牵挂”服务温暖农村独居困难老人

老年生活 03-12

一个老人住一幢农房,是当前沪郊农村的普遍现象。在奉贤区四团镇,就有2.3万多名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他们大多都是高龄老人,自己不愿进城,子女也不便下乡,长期过着独居生活。但独居的他们,这些年却并未感到孤单。五年前,当地诞生了一支名为“我的数字牵挂”的志愿服务团队,这支由学生、热心村民组成的队伍遍布全镇23个村,以周周见、月月伴的形式,为100位独居且生活困难的老人做饭、洗衣、擦身,并以“数字更新”方式,记录老人点点滴滴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变化情况,方便子女实时了解。五年的风雨相伴,让他们早已成为了彼此最牵挂的人。

中午,在奉贤区四团镇杨家宅村良民820号,罗品芳正在忙着做饭。此刻,灶头已经烧热,一锅水也跟着沸腾,她用锅铲在锅里来回拨动几下,不过两三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菜肉大馄饨,带汤盛入碗中,端到了87岁村民蔡友仙的面前。“走,我们去吃馄饨。”罗品芳牵着老人的手,来到桌边。看着老人胃口大开,罗品芳在旁还不忘提醒老人慢点儿吃,当心烫。“老人和我说她很久没有吃过馄饨了,所以我提前包好了馄饨,今天特意过来给她烧。”作为“我的数字牵挂”志愿服务团队中的一员,罗品芳从2018年10月开始,每周都会来看望老人。除了关心吃饭问题,她还会帮老人测量血压,做好记录,并存入电子健康档案。老人今年84岁,说话不太利索,也说不清自己哪里不舒服,罗品芳制作了简单的健康手册贴在墙上,方便医护人员取用。虽然自己的年纪也在逐年增长,但罗品芳从想过要退出这项志愿服务活动。“她知道我定期要上门的。特别是到了那天,老人已经把记录本都拿出来准备好了。如果我不做志愿服务工作了,我心里还有点放心不下她,怕她总是等我。”罗品芳说。五年的默默关怀,罗品芳早已是老人最期待见面的人了。“我腿脚不方便,也去不了别的地方。她一来,给我看手机里面的电视剧,陪我聊天,还听我唱老山歌,我心里很开心。”蔡友仙和记者吐露,这些年,因为有这些志愿者,她从没有感到过寂寞。

盼着她们的,还有居住在四团镇杨家宅村良民133号的高龄夫妇,徐惠新和王明康。今天,她们不仅盼来了志愿者“孙女”代倩倩,还盼来了志愿者“女儿”唐林珠。“女儿”考虑最近持续下雨,天气反复无常,特意给老两口编织了围脖和帽子,叮嘱她们一定要注意保暖。“孙女”一来,老两口更是喜上眉梢,亲昵地拍照,手拉手聊天,大家说说笑笑,氛围颇为温馨。对他们来说,多年的陪伴,彼此之间早已把对方当成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了。“每次来都要拿东西来,叫她们不要拿了,也不听。”老人王明康吐槽着却又幸福着,“就是因为她们的这份心意,我们老人的生活也会越过越美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团的乡村,是奉贤东面最偏远的乡村。为了缓解子女在外工作焦虑,这份“牵挂”还生成出了“数字牵挂”系统,只要志愿者在每次上门关怀老人时,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把拍摄的老人近照和老人健康、护理、安全、用餐情况等信息全部上载到系统里,老人子女就能同步远程获取这些信息,让子女也能“隔空”关爱自己的父母。一位老人家属王翠娥直言,她的母亲已经103岁,没有手机,也不会用手机,“通过手机传过来的信息,我随时都可以知道我的妈妈精神面貌、身体状况怎么样,这样一来,不管我是在城里打工还是在外地,都不用忧心老人一个人在乡下,我觉得很放心。”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谢文轶介绍,通过自行开发信息化软件,信息还会及时推送给老人所在村居干部和相关部门,实现一次志愿服务所获得的信息可以多方共享,同时让老人也能得到多方关爱。

目前,“我的数字牵挂”共有20位长期志愿服务者,每人一周轮流服务5位老人。未来,这支志愿服务团队还设想走出四团,招募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一起加入关爱乡村独居且生活困难的老人行列中。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上海奉贤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