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名医与寿命

长寿之道 02-21
祖国医学以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发展史说明了其自身的科学性。同样在这个问题上,古往今来的许多医学家们,都以自己的实践履行着中医学的理论,作出了长寿的示范。《中医各家学说讲义》共载古代37个医家,其中有生卒年代者30人。在这30人中,80岁以上者15人,占5o%;70~79岁者11人,占36%;69岁以下者4人,占14%。其平均寿命为78.6岁。有人对《中国医学名人志》所录医家作过类似的统计,其平均寿命超过了80岁。80岁以上的寿命在当今文明发达的长寿国家也算长寿了。如果与他们同时代的人相比较,那就更突出了。因为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都很低,一般为20~40岁。  纵观医史,在医学上享有较高成就、并享有长寿的医家有:华佗弟子、《吴普本草》作者吴普,享年90余岁;晋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81岁;北齐名医徐之才,80岁;北周姚僧垣,85岁,许智庄,80岁;唐代药王孙思邈长寿至101岁,甄权103岁,孟诜93岁;宋朝儿科医生钱乙82岁;金时的李庆嗣80岁;元朝朱丹溪78岁;明朝戴无礼82岁,张介宾78岁;清代徐大椿79岁,叶天士80岁;近代的张锡纯等皆寿高80岁以上。  我国的古今医家为什么享有较长的寿命呢?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有三:一是预防疾病发生;二是有病及时治疗;三是讲究养生之道。  古代社会动荡,战祸频繁,疾病流行,一般人寿命都很短,而名医寿命都很长,这是因为他们注意预防疾病。如名医樊阿,向其师华佗求养生防疾之剂,华佗授以漆叶青粘散,既能预防寄生虫病,又能益脾滋肾、防病于未然,樊阿达到了“人头不白,寿百余岁”。  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主张早识病、早治疗。《甲乙经·序》记载:“仲景见侍中王仲宜,谓日‘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宜不懂医学,又不听忠告,终于四十而夭折。可见有病及时治疗也是名医长寿的要诀之一。  医家平均寿命最长的是唐代,为85岁左右。唐代社会繁荣,医学有很大的发展,医学普遍注意摄生调神,养性延命。他们认真实践,多享有天年。《冷庐医话》称名医长寿为“医范”,强调“医人每享高龄,盖既精医学必能探性命之旨,审颐养之宜,而克葆天年也”。说明长寿的关键在于养生。不注重养生的医家也是有的。如黄饮先忙于诊务,又武力过度,真气耗散,年仅36岁便夭折。又如杨福南,好嗜酒,日日无不在醉中,年仅四十余卒于痛饮。由此可见,长寿在于人要注重养生之道,并且时时行之。名医长寿的奥秘也就在于此。 (于普林)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