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农村留守老人怎么办

管护知识 05-11
农村留守老人怎么办

1、建议加强老龄组织建设,完善惠老政策。

加强基层老龄组织建设,镇一级机构一定要设置或指定专人负责老年人工作,做到有人为老年人办事。进一步完善《陕西省高龄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提高贫困县的省级负担比例,减轻贫困市县区财政支出压力;由省财政解决或在文件中明确市县区解决工作经费、办公设备等问题,推进工作健康、稳步开展。去年,市政府出台了《汉中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化指出:到“十二五”末,全市养老床位拥有率占老年人总数的30‰以上,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要落实好这个目标,需要各部门各级加强组织领导,出台配套的优惠政策,落实扶持措施,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同时也为扩大消费、促进就业开辟新途径。

2、多措并举,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村)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方式。结合汉中实际,发展日间照料服务,组织开展上门服务,多形式开展互助服务,打造便民服务信息化平台,这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在一些大城市社区发展很快,但农村由于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较落后,开展比较困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以城市为中心,逐渐向周边农村辐射,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的完善与更新,是今后最基本、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3、发展农村老年协会,实现养老互助。

老年协会作为老龄工作最基层的群众组织,在发挥广大老同志余热,使他们积极参与老年维权、老年人互助、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农村老年协会把村里的老年人组织起来,对困难、生病的老年人关心照顾,实现养老互助是对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对缓解我市目前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困境是个立竿见影的事,各级政府应给予财力和政策上的支持,加大对农村老年协会的扶持和宣传力度。

4、市场运作,加快发展机构养老服务。

应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推进机构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做到科学规划布局,引入市场机制放开养老服务业市场,落实优惠政策,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在确保五保户等福利对象供养的基础上,对规模较大、空置床位较多的敬老院实行“一院两制”,或转制为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开放,实行低偿收费,也可以公建民营、民营公助、政府补贴等形式进行改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运营效益。强化规范管理和监督。有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建筑设施、卫生条件、质量安全、服务规范等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加强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督,开展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利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优化养老机构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入户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达到11390人,同比增长了8.8%;2004年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1823万人,同比增长了3.8%。农村外出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3.8%。这些劳动力外流产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据相关报道显示,2006年国内留守人口的规模已达1790万人。

1、绝大多数留守老人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因子女外出务工而明显改善,生活只能维持温饱,贫困现象非常普遍:研究发现,80.9%的留守老人依靠自己的劳动进行自养,但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副业的自我劳动收入往往只够或甚至并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农村子女对父母的供养水平普遍很低,外出子女改善留守老人经济状况的能力十分有限。

2、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留守老人隔代监护现象大量涌现,留守老人的教养负担不堪承受,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令人担忧: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很难把子女一同带出,导致农村隔代监护现象十分普遍。调查发现,留守老人隔代监护的比例高达56.5%。其中48.2%的留守老人同时监护2个以上孙辈,有的竟多达6、7个。进行隔代监护使留守老人不得不再次经历抚养过程,承受沉重的照料负担,55.3%的隔代监护老人反映劳动负担过重。孙辈的管教、安全等也会增加留守老人的心理压力。部分留守老人还需要负担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费用,出现代际经济的逆向流动,加重了老人的经济负担。

3、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出使农业生产呈现老龄化趋势,并加重了留守老人的劳动负担,可能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导致老年人口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维持者,目前80.6%的留守老人仍下地干活,其中包括很多中高龄老人。59.9%的留守老人耕种着外出子女的土地,55.2%的留守老人家庭的耕种面积不低于2亩,部分老人的耕种面积甚至多达10亩左右。由于缺少子女协助,很多留守老人的劳动负担沉重不堪。

4、子女赡养“重”物质而“轻”精神,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在家庭内外均很难得到满足:精神赡养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农村子女普遍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物质供养,而忽略了对父母的精神关怀,子女外出务工更减少了留守老人能够从家庭中获得的精神慰藉。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什么问题

1、经济问题

一般认为,子女外出务工所取得的报酬高于在农村务农的收入,因此,对于留守在家的老人的经济状况会有一定的改善与提高。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留守老人的经济收入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得到提高,有时甚至还需要自己务农或节衣缩食来补贴家用,支撑基本的生活支出。

一方面,由于子女进城务工本身的收入很低,其自身的生活并未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子女要供孩子上学读书,花销很大等多种原因,很多留守老人获得子女给与的生活费很少。另一方面,老人们平时除了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以外,还有求医问药的费用。

同时,有些子女外出务工而将小孩留在家中由老人照顾,这也增加了老人们的负担,他们还得给孙子、孙女一些零用钱。

另外,不容忽视的另一点是,赡养父母的传统责任意识淡化,导致子女对留守老人的支持水平较低或支持的意愿降低,从而不愿意给留守在家的老人足够的经济支持。从这一定程度来讲,子女外出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恶化了老人的经济状况。

2、生活照顾

子女对父母的生活照料需要以空间距离的接近为基础。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中,老人主要选择跟儿子一起生活,互相照应。在这种模式下,老人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较强,子女仍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

而外出务工导致两代人的分离,子女的向城市迁移不仅减少了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安全和医疗方面得到的照料,还增加了留守老人的劳动负担强度。

当前留守老人的照料资源主要来自于家庭,其中老人自己及配偶是主体型照料供给者,未外出子女、其他亲属等家庭网成员只能提供辅助型照料;邻居、同辈群体等社区成员提供的照料资源十分有限;而农村社会保障体力很不完善,村集体和政府在留守老人生活照料方面的作用很少。

3、心理健康及精神文化状况

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是农村留守老人面对的最大精神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高,留守老年人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少,转而对子女的情感依赖却不断加强。而外出务工的子女相当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终而归,他们与留守老人相处的时间一般只有1个月左右。子女外出后,导致老人孤独感增强。

同时,由于子女外出但长期的代际分离使两代人观念差距拉大,大多数外出子女很少与父母沟通,打电话时更多的话题是留守儿童。彼此间的感情纽带变得松弛,由此可能会带来子女孝道的弱化,直接影响老人的家庭地位和养老质量。

即便有些老人正进行隔代监护,与留守的孙辈一起生活,但孙辈还无法在较大程度上缓解留守老人的孤独。

4、疾病照顾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各种突发状况是无可避免的。而留守老人的外出子女普遍是年终返乡,有的甚至数年不归。留守老人在子女外出期间生病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由于往返的成本太高,除非是严重危及老人生命, 否则一般情况下外出子女不会回来照料老人。

如此一来,子女外出务工必然会导致留守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子女缺位,从而出现不能及时就医、生病期间无人看护或得不到良好看护的现象。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