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心理平衡不等于心理健康

健康养生 11-10

心理平衡不等于心理健康,怎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心理平衡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的基本是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要有生活的安全感,因为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要。

2.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不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挫折感。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丰富自己的生活。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以便更新知识结构,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8.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

别让心受累

心理不健康者,常常都有心理压力或者心理疲劳的症状。心理压力若长时期得不到缓解和消除,那么就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后果。首先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心脏病、高血压、头晕等,都与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有关;其次,心理压力负担过重所引起的忧郁、焦虑、对人具有攻击性等等各种不良心态,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心理压力产生时,如果不加以调适与疏导,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当你感到烦躁、郁闷、紧张时,不妨采取正当的宣泄法、运动法、旅游法、倾诉法等进行疏导。

1.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

2.沉默有助于降压,在没必要说话时最好保持沉默;

3.放慢生活节奏,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

4.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做错了事,不要耿耿于怀,其实谁都有可能犯错误;

5.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

6.对待未来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心理平衡不等于心理健康

人们通常认为心理平衡就代表着心理的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平衡与适应的状态,它是心理两极中的中间位置。如果说“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部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但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其实,这两种人只能叫没有灵魂的躯壳,或者叫做有教养的市侩。

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事物。

摘下有色眼镜挥别忧伤情绪

压力和焦虑所带来的自律神经失调也困扰着许多人,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无力、脖子僵硬、不易入睡、容易做梦、口干舌燥、胸口郁闷、有时心跳很快好像喘不过气、有时则是腹胀、胃酸过多、食欲不好、有时燥热、有时则是手脚冰冷、习惯性拉肚子或频尿。如果有这些症状,却又找不出什么原因,很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心理学家埃默提出了“三A法”:

明白:首先要承认自己精神上抑郁;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言行举止有无异常,以及感觉思维的差别和身体反应等。

回答:要学会每当产生一个错误时,及时地予以识别并记录下来。询问自己:“这会是真的吗?”然后再问自己:“从另一个方面该怎样看呢?”

行动:如果你感到不被人注意,那你就换一个新方式;还要多计划一些活动,使自己的生活规律化。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网络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