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把握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老年健康

健康养生 08-26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我国每年猝死的总人数为 54.4万,90%以上为心源性猝死,主要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其他还有脑卒中、严重创伤、电击伤、溺水、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一般心脏骤停5~10秒钟,患者可因脑缺氧而昏厥,骤停15秒以上可发生抽搐。如果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往往造成患者中枢神经不可逆转的损害 ,最终导致死亡。在2016世界心脏日科普教育主题会上,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说,心肺复苏是对呼吸、心跳骤停等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以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以及采取人工呼吸代替患者自主呼吸,来重新恢复患者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如果在黄金时间实施心肺复苏,患者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由此可见,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必要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分四个步骤:人工循环(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心脏骤停患者的心电图表现85%~90%为室颤,所谓室颤是心脏停止跳动时,心肌快速、无规律地每分钟数百次蠕动,无法形成有效血液循环,直至完全静止。这时,最有效的急救手段就是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进行电击除颤。在发达国家,自动除颤仪几乎和消防栓一样普及。上海从去年开始,已在购物中心、机场、轨道交通枢纽站、红十字会服务站点等公共场所布设300多台除颤仪,可被非医务急救人员在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时使用 。

  针对好心人施救却遭诬陷等现象,市人大2016年7月通过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 》,并于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新华医院心内科主任李毅刚教授说,《条例》明确鼓励和倡导普通市民参与紧急现场救护活动,且紧急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因此也被称为“好人法”。这是用法律托底,激励善行,免责范围划定为“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具备急救技能的公民”。他说,见义勇为不仅需要胆识,还要知识、技能,否则有可能好心办坏事,比如随意搬动颈椎或脊椎损伤的伤者。希望大家学点急救知识,既救别人,有时也保护自己。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周琪筠    文章来源: 上海老年报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