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童伯宁:构建新型社会契约改造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动态 08-27


  社会契约理念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基础,在很多国家的退休体系中都占据着核心地位。现如今,在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下,传统社会契约下的养老三支柱所承担的责任正在发生转变,风靡20世纪的退休社会契约理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近一半的人认为未来下一代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会比他们现在更糟糕。
  在2018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发布暨养老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论坛上,荷兰全球人寿亚太区总精算师及金融风险部门主管童伯宁就如何构建新型社会契约分享了看法。

  老龄化程度愈见加深,传统三支柱难以为继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全球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这一趋势越演越烈。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虽然晚于很多西方国家,但是发展速度却远远快于西方国家。全面迈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仅用了18年。据彭博夕阳指数显示,2017年中国平均3.5名在职人员承担一位退休者的养老金。当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需要照顾更多的老年人时,势必让整个社会背上沉重负担。
  在上个世纪诞生之初,社会契约理念中退休福利来源主要依靠的是政府和雇主,个人储蓄所需要承担的部分并不多。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由政府资助的退休福利资金(养老金)面临入不敷出,长期低利率环境以及市场竞争压力之下,企业对于日益增加的养老成本支出也不堪重负。传统的三支柱养老体系难以为继,养老责任正逐渐从政府和企业倾斜到个人身上。
  童伯宁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美国的社保基金到2030年,储备金就会枯竭,从那以后社保退休金的发放只能靠那个时候上交的社保费来交付。”透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与同方全球人寿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现发达国家的居民退休指数普遍偏低,这正是源于其国民对未来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信心的缺失。国民的寿命越来越长,生活成本却不断上涨,所需要的养老资金必然增加,而政府和企业所能提供的部分比例却在不断降低,个人承担的养老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逐渐开始意识到退休准备的紧迫性。
  童伯宁指出:“新型社会契约的缔造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共谋发展。在解决人们退休资金保障和退休准备方面存在的现实责任分配问题的同时,新型社会契约还必须在遵循可持续性的原则下,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网、资源和基础设施等,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避免晚年遭受贫困,让每一位老年人都可以享受有尊严的养老。”

  缔造养老新社会契约,描绘21世纪退休蓝图

  在应对日趋加深的养老需求前,童伯宁指出,需要政府、社会、雇主及个人四方共同努力,建立新型社会契约,应对传统的三支柱养老机制失衡的新挑战。
  对此,童伯宁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政府层面,要合理制定政策,确保社会基本养老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减少老年人贫困率,加强财务教育宣传,保障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童伯宁谈到,“很多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中小学课程当中就有基础财务课程,从小让孩子有基本的预算、储蓄、收支平衡等等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企业作为传统养老支柱之一,同样需要承接养老的部分责任。在美国,最常见的是雇主和雇员共同出资一定金额的退休金计划。员工可以自愿提拔10%左右的薪水,企业一般提拔3%—5%,不超过员工自己的提拨比率。员工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基金进行投资,并自行承担风险。童伯宁介绍,“这类退休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享受税延优惠,但由于员工承担了所有的投资风险和长寿风险,所以企业会要求进行相关培训,帮助员工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及经济状况的投资组合。”同时,企业也要履行员工关爱义务,为年长者创造一个友善的工作环境。
  社会层面应加强教育宣传、鼓励建立多层次的退休养老设施,全方位为全民的健康创造条件。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养老问题都能够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来解决。童伯宁强调个人退休养老规划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及早做财务规划十分重要。和“存钱”一样重要的,或者说更重要的是“存健康”,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养老成本,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养老生活的品质。除了“存钱”、“存健康”,“存德”,做一个好人,对退休养老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现代社会,子女因为工作生活的原因往往不能常伴父母身边,老年人需要近邻及身边朋友的关照来排解老年生活的孤单。而怀有“存德”之心,平日诚信善待的人,必然也能够和别人建立更好的关系,这对于养老生活大有裨益。
  除了传统的三支柱,慈善机构、公益组织等非政府机构也应作为新的社会合作伙伴纳入到新型社会契约的建立中来,以各自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来制定更妥善的养老解决方案,帮助人们完善退休保障。例如,通过建立并完善志愿者系统记录每个人参与的志愿者活动,贡献度高的人可以在老年需要照顾时,优先享受志愿者服务。
  尽管现有的社会契约理论和养老制度越来越无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政府政策、经济发展,以及人们观念都将发生改变,达到一个长期的合理状态,最终建立起新型社会养老契约,使老人们安享退休生活。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凤凰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