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光明时评:关注银发族触网后“成长的烦恼”

养老动态 04-16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值得一提的是,网民增长的主体由青年群体向未成年和老年群体转化的趋势明显。新增网民中,60岁以上网民占比较该群体在网民整体中的占比高11%。银发族触网比例的提高,说明他们正在积极拥抱新技术,成为数字社会中一员。对此,笔者认为既要看到老龄人进入网络生活的积极影响,也不要忽视网瘾和数字鸿沟同在的问题,帮助银发族克服触网后“成长的烦恼”。

  随着网络技术的迭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聊天工具为老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除了传统的文字聊天之外,语音、视频聊天降低了交流的门槛,为老龄人提供了更多便利。微信群聊的功能促进了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有时候群里的一句简单问候往往会激发更多互动。通过线上互动交流,老龄人能够获得信息支持、情感支持等社会支持。这些不同类别的社会支持能够帮助老龄人抵御孤独,起到情感抚慰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一部分老龄人存在不合理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例如沉溺网络甚至形成“网瘾”。如今越来越多的老龄人沉迷于刷短视频、签到领猫粮、领红包等。更为极端的是,为了完成特定数量好友助力任务,一些老龄人不断给身边亲朋好友发送“助力任务”的链接,导致身边人的正常生活也受影响。任何的沉迷都会带来消极影响。沉迷网络导致一些老龄人的作息时间发生了改变,过去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凌晨还在玩手机的生活方式。沉迷于网络以及不合理的作息时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老龄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网民比例增加不代表老龄人已经跨越数字鸿沟。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鸿沟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数字鸿沟关注人们获得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机会差异,即“接入沟”。新一代数字鸿沟主要是指人们在有效使用信息与通讯技术能力上的差异,也被称之为“使用沟”。老年网民的比例提升意味着无法访问互联网或相关设备的情况正在减少。但是,互联网使用技能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仍然有待弥合。例如,笔者身边有不少老龄人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聊天、浏览短视频、签到领红包,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手机扫码进入公共场所,也不会通过小程序购买火车票。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

  面对老龄人互联网使用现状,应建构起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组织实施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引导老龄人合理上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搭建平台、协调高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以社区为单位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此外,政府应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反馈。其目的在于筛选有效案例并进行推广,还可以作为评价社区工作的依据。

  社区负责具体组织面向老龄人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当前,社区已经成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具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基础。社区可尝试将面向老龄人的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服务工作中。通过组织社区交流活动,工作人员能够了解老龄人的媒介素养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相关教育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招募那些在社区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年居民参加媒介素养教育,并通过发挥他们的人际影响力带动身边人一起学习,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扩散。

  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当下,社区还可以通过开展线上教育,引导老龄人合理使用互联网。考虑到单个社区人员有限,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微信公众号并提供媒介素养教育相关内容。社区将学习材料转发到本社区微信群以便社区居民学习。此外,社区还可以鼓励辖区内老龄人提供学习媒介素养的文字、图片与视频并在微信群中呈现,以形成集体学习的风尚。

  政府联合社会力量为老龄人休闲娱乐创造条件也是帮助老龄人合理使用互联网的重要举措。业余生活的缺乏是导致老龄人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提供老龄人娱乐休闲的场所,组织丰富的社区活动,为老龄人学习、娱乐、交友创造条件,让他们愿意放下手机,参与社区活动。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光明时评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