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老龄人“数字之忧”

养老动态 10-11


  9月,辽宁省老年服务协会与本报共同对沈阳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22%的使用智能手机的老龄人每天上网时长超过6小时,其中还有少数老龄人上网时长超过10小时。

  这一比例放在全市210.8万60岁以上老龄人的数据下,已经到了足以引发社会关注的程度。智能手机之于老龄人,是融入数字社会的通行证,他们通过上网可以获取资讯、社交、购物或是看病挂号,省时省力,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乐趣。

  但相比于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老龄人触网时间较短,产生的新奇感较强,部分老龄人沉迷于聊天、刷视频、购物甚至游戏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及隐患。

  老龄人的“数字之忧”,是一个急需我们思考的话题。

  七旬老年人一天上网10小时,一年间视力从1.0降至0.4

  “你还不睡觉啊,这都几点了?”沈阳市民杨素华半夜12点起夜时,看到老伴儿李国连捧着手机躺在床上,眯缝着眼睛看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嘟囔了几句。李国连在老伴儿的督促下,不情愿地把手机塞到枕头下面。

  杨素华想不通,到底是啥把今年70岁的老头子“眼珠子定在了手机上”,只要拿起手机,李国连仿佛聋了、哑了,尤其是最近这小半年,早上醒了就看手机,一玩玩到半夜,不管吃饭还是上厕所都拿着手机,几乎不出门。她忍不住埋怨儿子,不该在一年前教他老爸学会上网。儿子李先生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明明是为了出行和通讯方便才教父亲用的智能手机,咋就让父亲上了这么大的瘾?

  李先生找机会翻看了父亲的手机记录,发现他前一天的使用时长达到了11小时。使用时间排在前三位的软件分别是短视频、网络小说和聊天。打开短视频软件,直接弹出几条跳广场舞、交际舞的视频。他和父亲谈了两次,父亲总是有自己的道理,“家里啥事儿也没耽误,我还不能有点儿自己的乐趣了?”

  这几天还有件事儿,让李先生很头疼:视力一直没问题的父亲嘟囔着眼睛疼,带他去医院一检查发现,老爷子两眼视力都只有0.4。而在一年前体检的时候,还都是1.0。医生说极有可能是看手机累的,再不控制视力会继续下降,甚至引起其他眼部疾病。

  每天朝5晚11,多少“银发族”成了“低头族”?

  本报联合辽宁省老年服务协会共同对城区内的305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一次关于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其中207位老年人日常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占比为67.87%。

  在上网时间段分布上,大多数老龄人都是在早上5时—7时开始手机冲浪,上午9时左右达到高峰,到晚上9时—11时下线。老龄人最常用的应用是:短视频、聊天、影视、购物、有声书、社会资讯等。

  逛网页、刷视频、疯狂“剁手”、熬夜追剧……曾经,当年轻人沉浸在网络世界时,老年人会担忧甚至斥责。记者调查中发现,随着互联网门槛降低及智能终端逐步适老化,健康隐患、无用购物等一系列网络带给老龄人的问题,渐渐浮现了出来。

  记者调查发现:健康隐患等问题逐渐凸显

  眼部伤害首当其冲

  李国连老年人出现的视力下降问题还不算严重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医联体兴齐眼科医院主任医师、视光专家王崇云介绍说,现在老龄人长时间看手机的越来越多,这样会让眼睛的睫状肌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视疲劳,出现眼睛酸痛、视物不清的症状,还易引发眼干、眼涩等干眼问题。另外,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发出有害蓝光,可能对视网膜造成伤害,造成黄斑病变等。

  63岁的王女士因沉迷于玩智能手机,经常半夜不睡觉刷手机,导致右眼视力突然急剧下降,甚至看不清自己的手指。到医院被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堵塞,俗称“眼中风”。遗憾的是,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王女士右眼的视力无法再恢复正常。

  神经衰弱、骨骼问题、慢性病找上门

  由于沉迷于手机,忘记了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这对身体防御能力逐渐下降的老龄人来说非常危险。最近三个月,81岁的沈阳市民郭先生总是在失眠中度过。近日,他在女儿的陪伴下去了一家大型医院的睡眠门诊,在医生仔细询问下,郭先生才得知是使用手机让他发生了神经衰弱的状况,影响了睡眠。不仅如此,医生还嘱咐他,不要经常在晚上刷短视频,大脑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会引起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

  调查中,记者发现,既有老龄人长时间手机上网引发腱鞘炎的案例,也有因沉迷手机看连续剧,引发颈部、腰部肌肉痉挛,颈椎和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情况。一份来自国外大学的研究还显示,沉迷手机的老龄人还增加了患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容易陷入专为老年群体设下的骗局

  一些老龄人在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时缺乏选择和思辨能力,容易陷入一些专门针对老龄人群体设下的骗局。据一份由腾讯和人民网联合发布的《中老龄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老龄人在网络上遭遇的网络传销以及理财欺诈比例高达28.3%和23.8%。像交易诈骗、交友诈骗、返利诈骗、仿冒诈骗等等都是通过智能手机实施的诈骗行为。

  一家银行提供的案例显示,某退休老年人在“老年活动群”中看到“轻松赚钱,每日到账”的刷单广告后,动了心。添加对方好友后,根据“客服”的要求成功刷单几笔并顺利收到本金及“工资”。随即“客服”要求老年人一次性刷满50单后一起支付“工资”,并且每单的金额越来越多,等老年人意识到被骗时,已经损失7万余元。

  轻信各种保健帖、心灵鸡汤

  健康养生是老龄人退休生活中的重要话题。手机上网后,面对信息轰炸,很多老龄人难辨真伪。调查显示,老龄人对涉及食药品网络谣言信息等风险表示“不了解”的比例超过了三成。

  家住和平区的刘静女士刚刚步入花甲,平时非常关注健康养生,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在手机上浏览养生保健知识,转发到群里或朋友圈里。有一次,她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推销保健品信息,冲着宣传中所说的效果以及有很多优惠和赠品福利,一下子就花了6000多元,用了一段时间刘静发现没啥效果,想退款却遭到了拒绝。还有不少市民表示,家里的老年人有时候因为缺乏判断,经常盲目转发各种保健帖、心灵鸡汤,还对各种瞎编乱造的“内幕新闻”信以为真。

  连日来,记者在多部公交车上,地铁、公园、餐馆、商场等公共场所都看到了老龄人低头刷手机的场景,专注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一旁的年轻人。

  缺少陪伴让手机成寄托?成瘾背后是心理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部分老龄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手机的陪伴,甚至会上网成瘾呢?今年64岁的景玉书丝毫不吝惜对网络的赞美。她从辽阳老家来沈阳帮女儿带孩子,女儿平时工作忙,外孙女上幼儿园之后,景玉书空闲的时间就多了起来。于是,她每天除了买菜做饭,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和看小视频。那些搞笑片段,让她的心情畅快不少。

  “退休后生活很无聊,孩子们有各自的事情忙,就想上网跟朋友聊聊天,看看视频,了解一些社会动态。”景玉书说,如今年轻人都喜欢玩手机,他们也想与时俱进。学会手机上网后,不仅出行购物等生活便利了,更能打发掉无聊的时间,还能学习新知识,扩展朋友圈。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有着20多年心理学研究和工作经验的张思宁认为,老龄人退休后,相当于失去了一个精神上的支柱,会让部分老年人心理产生变化,这时候如果家人和子女的陪伴缺失,老年人容易产生与社会脱节的感觉,并对自身价值进行否定。这时,手机上网成了老龄人的精神寄托。用手机看新闻、在群里与其他老龄人交流,既保证了不与社会脱节,又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老龄人玩手机是正常需求,这不是坏事,但要注意上网成瘾的问题。

  今年年初,张思宁参与了一项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项目,接听心理热线。接听过程中她发现,部分老龄人因缺少陪伴,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问题与手机上网形成了双向作用,越是焦虑、情绪低落,越对上网依赖,心理问题越严重。

  “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无论从老龄人关注新闻报道、实现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还是从满足社会交往需求和家庭生活需求等各方面看,老龄人触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辽宁省老年服务协会会长张欣说。

  “智能”生活的同, 如何拧紧老年人上网安全阀?

  从调查来看,那些经常上网的老龄人,普遍比不接触网络的老龄人在快乐感、幸福感、成就感等方面要高一些。同时,在代际关系上、人际交往方面的和谐度也高一些。

  针对老龄人出现的手机上网时间过长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张欣提出三点建议:

  1、从子女的角度看,对于部分使用手机时间过长的老龄人,子女切忌用纠正的态度同父母辩论。在劝说时要注意方式,要充分理解父母之所需,充分肯定父母对家庭和国家的贡献,多给父母感情上的陪伴,尽量抽出时间采用各种方式与老年人沟通交谈。

  2、从手机应用方面看,无论手机用户是孩子或老龄人,都应将防沉迷系统作为手机研制的标准设定,为用户提供防沉迷保护。老龄人防沉迷系统无需过多强制,只要设计好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超时自动提醒用户注意身体健康,并在手机应用打开环节设计公益广告,提醒大家沉迷手机会带来健康危害,通过这种重复提示来增强用户科学健康使用手机的意识。

  3、从丰富养老生活方面看,这是帮助部分老龄人戒掉网瘾的重要途径。张欣认为,开创更适合养老需求的养老模式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大家一起创新、丰富、完善,走出一条积极养老、健康养老的新路子。老龄人依赖于社区,一些书法、绘画、唱歌等文化活动都可以丰富老龄人生活。社会应共同努力,推动老龄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身心愉悦起来,从而助推老龄人健康长寿,促进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沈阳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