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网瘾”老龄化,背后隐忧值得关注

养老动态 11-02


  几年前,家住北京的杨爷爷的女儿为他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本为方便联络,谁知却带来一系列麻烦。拿到设备没几天,杨爷爷就“爱上”了这些小玩意儿,每天抱着不撒手,不是在线“斗地主”,就是追剧,吃饭匆匆扒拉几口,原本固定的饭后散步健身变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连晚上睡觉有时候也要偷偷爬起来玩上两把游戏。老伴儿着急,孩子们更是心疼:“天天这么没日没夜地玩手机,别说是老龄人,就是年轻人身体也吃不消。”劝他少上网,话说了一箩筐,可杨爷爷就是不为所动,甚至觉得是家人故意与自己作对,说得烦了还大发脾气。(人民日报海外版11月1日)

  身为大学工科教授的何阿姨属于不折不扣的“高知群体”,最近沉迷于网络上各种不知真假的“养生知识”,还热衷于转发给家人。每天除了工作和吃饭,就坐在那里刷手机。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只杨爷爷,何阿姨,许多“银发一族”都沾上了“网瘾”。

  提到沉迷网络,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青少年。然而,近年来“网瘾群体”却出现了“老龄化”趋势,“银发低头族”在增多。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和网络群组,刷手机昼夜颠倒、茶饭不思,已成为一些老龄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60岁以上网民占比达12.2%,约1.23亿人。而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老年群体触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51%的中老年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

  据分析,老龄人网络成瘾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心理上的孤独感。身体活动能力受限,加之疫情以来尽可能减少聚集的防疫要求,老龄人社交和娱乐活动少,而在线打牌、刷短视频等网上娱乐,拓展了老年人的社会关系、增加了老年人的娱乐方式。此外,从生理因素来说,随着身体机能的老化,人体脑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人的情绪控制和自我控制能力变差,更容易性情偏执,老年人上网往往自己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等发现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相对而言,老龄人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远不如年轻人,在大数据的围堵下,精准推送的“算法”让他们更易陷入“信息茧房”,变得执拗而不自知。

  其实,“银发低头族”现象绝非偶然。身处信息化时代,老龄人上网问题受到更多关注,本质上是因为中老年网民群体大幅增长,这一问题不应被简单归咎于老年人自身,更不能因噎废食、否认老龄人接触网络新事物的意义。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突破传统空间限制,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升老龄人福祉创造新的机遇和平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网瘾群体”现老龄化,背后隐忧值得关注。适当接触网络有助于培养老龄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可以减轻他们对于“被时代抛下”的恐惧与无助。同时,互联网扩展了老龄人的社交圈,能够缓解孤独感,让老年人们找到快乐。近年来,网络和电子产品“适老化”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不要让老年人被智能时代抛弃”成为很多人真切的呼声。与从不使用互联网的中老龄人相比,触网老龄人社会适应能力更强,与家人、朋友的交流频率明显增加。

  但是,如果过度使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则会抵消掉正面影响,对老龄人的身心健康不利。加之,一些购物APP上线的“长辈模式”,其中不乏与大品牌相似度极高的劣质产品推荐、夸大实际功效的广告,不改变电商营销的算法,所谓的“老年模式”不仅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还可能成为无良商家诱骗老年人购买劣质产品的帮凶。对此,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来,保护老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相关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改进自身算法,在识别到用户为老年人时避免单纯的相似性推荐,尽可能避免老年网民陷入‘信息茧房’、进而上瘾。

  帮助老龄人更好、更正确地使用互联网,离不开国家、社会、企业和家庭各方共同的努力。企业还可以在自己的应用内加入时间提示功能,老龄人使用到一定时间后,自动提示“已使用时间”“请注意”等信息,提醒老年人自我调节。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鼓励社区结合反诈防骗工作,组织老龄人安全用网等培训,帮助老龄人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充分发挥老龄人用网的正面效应。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千龙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