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老年抑郁与自杀倾向

长寿之道 09-28

一项对35000名老年人心理求助电话的统计分析显示,超过40%的独居老人有抑郁症倾向,其中有48%是因为长期独居的孤独感引起的。而社会、子女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忽视,老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不了解,也使得老年人遭遇老年心理危机。

抑郁:为何走上“不归路”

2月,西安市北郊一位老人从住处5楼楼道窗跳下自杀身亡;3月,山东一六旬老太从一居民楼坠下身亡;5月,沈阳市铁西区两位老人相继跳楼身亡;7月,沈阳铁西区一位八旬老人在家中割喉自杀;8月,营口市一位69岁的老人从自家楼后的公用通道登上隔壁房产交易中心的楼顶,翻身坠下5楼;9月,郑州一位身患重病的六旬老人从五楼跳下身亡……

据官方数据,中国平均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而,老年人是中国两大自杀高峰人群之一。截至2012年3月30日,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为1.85亿,其中49.7%老年人为空巢老人;农村孤独居住老人,已接近四成,很多“空巢老人” 缺乏精神慰藉,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由于生理的变化,老年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减弱,任何状态都容易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因为社会地位的改变,老年人从整日忙碌的工作岗位退离后,未能很快适应这一变化,造成内心空虚、产生失落感,孤僻乖戾。还有家庭状况和环境的变化,与子女分居形成空巢家庭,或者丧偶,使老年人在感情上经受不住这种变化或刺激,都容易导致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患抑郁症的发病率占5.7%。一些老年抑郁症的患者患病多年,程度很重甚至数次自杀。最严重的情况是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他们自杀倾向往往被其他因素掩饰而不易为人所知,尤其在伴有躯体疾病时,自杀成功率更高。其次,老年期抑郁症发病率高与老年期遭受各种社会心理刺激有关。常表现为孤独、无用、无助感、心境沮丧、抑郁,老年期躯体多病,健康程度日渐下降,脑组织退行性病也可能对老年期抑郁症发展产生影响。

自杀:与“心中的病魔”说不

周老先生今年63岁,每当他想到父亲是63岁这一年去世,再联想到自己也到了这个年头,于是不由自主地感到悲哀。起初,他以为自己患了绝症,原因是躯体不适,如胃痛、便秘、打嗝、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等。在多家医院做了详细检查,身体一切正常。但他不相信结果,仍到处求治求医。这时,他对自己正常的躯体功能过度注意,即使有时出现感冒等轻度疾病,也是反应过度。

其次,周老先生情绪特别易激动,发脾气,常为一些小事与家人争吵不休。他常感到自己年轻时做过许多错事,不可饶恕(其实,他一直是谨慎严肃的人)。为此他常担心自己和家庭遭到不幸,不敢走出家门,有时坐卧不安,难以入睡。变得越来越消沉,无精打采、有孤独感、不想说话、行动迟缓,表情淡漠呆滞。以往很感兴趣的事也变的索然无味,如打牌、炒股、跳舞。

长此以往,周老先生越来越悲观。于是便有了自杀的念头。触电、割脉、服药、上吊……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实施自杀。后在其在家人的帮助下,周老先生走进心理科,经过行为、认知、发泄、自我控制等心理疗法及百优解等抗抑郁药物治疗,病情才逐渐缓解,重新回到以往愉快心境之中。

上述临床实验表明,老年抑郁症治疗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发泄等治疗。二是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最为流行的药物有5-HT再摄取抑制物如喜普妙、百优解等,以及其他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而对老年人自身来说,首先要加强社会联系,切忌终日消沉,与世隔绝,积极地开展一些有益健康的娱乐活动,坚持锻炼身体,保持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平日膳食营养均衡,劳逸结合,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其次,要以乐观态度对待一切,切忌心胸狭隘,好生闷气,遇事好斤斤计较,看人见物总觉得不顺眼。只有经常保持愉快、宁静的心情与青春活力,远离忧虑和烦恼时,才可以获得一个欢愉幸福的晚年。

为了防患于未然,老年朋友更应该学会有效地预防老年抑郁症,这需要要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着手。老年人要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加文体活动,还要学会倾诉,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要向子女或朋友诉说。作为子女,要尽力营造家庭和谐气氛,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支持,要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多和父母聊天,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用感,全社会应该重视和尊重老年人,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