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京城这些养老机构为啥火?大门常打开,能吃能医也能“乐”

老年生活 09-22

大门一关、自成一体,很少与周边社区产生交集?如果对“养老院”还停留在这样的认知,可能已经有点落伍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挖掘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成为盘活区域养老服务的综合有机体,也走出一条多端发力、灵活经营的良性运转之路。

调研样本——

是养老院食堂 也是自助餐厅

爆炒花甲、腊味炒蒜苗……临近中午11点半,位于阜外大街的国投健康长者公寓东侧,“为老餐厅”开门迎客。热腾腾的菜品一字排开,香气四溢。暖黄灯光搭配红白格桌布,明亮温馨。

“这个辣不辣?”“有一点,你能吃不?”很快,餐厅内涌入不少老年顾客。一些老人径直挑选中意菜品,有的则和同伴商量着口味。对于第一次登门的顾客,工作人员热情招呼,“您好,看看今天的菜单。”“咱们是自助餐,每位35元,60岁以上老人30元,使用北京养老卡还有额外优惠。”

74岁的王奶奶带着孙女一起用餐,老人胃口很好,盛的饭菜全部“光盘”了。“别看我挺瘦的,我爱吃肉,这里饭菜合我口味,粉蒸肉,软软的很入味。”老人笑起来,“年龄大了,感觉做饭特别累,炒菜锅都端不动,很喜欢这样的地方,每周都会来一两次。”

与这里结缘,是王奶奶此前和朋友参观国投健康长者公寓,出来后发现旁边有家餐厅。“听说就是这家养老公寓经营的,感觉品质上更有保障。”

据了解,“为老餐厅”起初是国投健康长者公寓的食堂之一,工作人员可以来此用餐,公寓入住老人想要请家属、朋友聚餐时,也可在餐厅摆上一桌饭菜。

后来,这里成为西城区挂牌的“父母食堂”。相较公寓里专门为入住老人准备的老年营养餐,“为老餐厅”广泛接纳周边居民,口味更加大众。经营近四年,餐厅“人气”愈发火爆。过了12点,要排起二三十人的长队,甚至还有不少年轻人的身影。

人员设备场地,优势资源共享

对养老服务来说,“为老餐厅”属于锦上添花,“真功夫”和“硬功夫”还要从这家机构内部探寻答案。走进公寓,一层挑高大厅宽敞明亮,二层多达23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区域。一位奶奶演奏着《保卫黄河》,身后老伴儿轻声哼唱。不远处,十几位老人沐浴着窗边阳光,在社工和照护师帮助下,投入创作着小幅油画……

走廊两侧,棋牌室、书画室、影音室一字排开。水疗康复室里,摆放着电动升降浴缸、倾斜式浴缸等设备,还有一台科技感十足的“水中步态跑台”。针对认知症老人设立的多感官环境干预活动室,提炼出“五感”元素,可为认知症老人提供非药物干预疗法。

而和“为老餐厅”一样,公寓内这些先进设备和场地,也可以有条件地向周边居民开放。院长刘洪山介绍,公寓通过展览路街道的养老专干,对接辖区内有相关需求的老人,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助浴服务,如果老人家里环境有限,可以以80元的优惠价格,到公寓请护理员助浴或使用倾斜式浴缸自主洗浴。舒适安全,最大限度保护老人尊严。

作为被国际阿尔兹海默病协会收录于年报的专业机构之一,国投健康长者公寓一直以认知症照护服务为主要服务特色。目前公寓已组织了两期“脑健康训练营”,发起成立认知症家属互助会,请专家来为老人做康复、给家属分享课程。参与者不局限于入院老人,也包括社区对接到的辖区居民。

此外,公寓还承接了周边4个社区的家庭照护床位老人,以及基本服务保障对象的护理工作。护理员利用休息日,上门为服务对象理发、剪指甲、测量血压等等,高峰时共护理30多位老人。

医疗急救设点 保障院内院外

自长者公寓向南大约6公里,便是红莲幸福家养老院。这里多了几分质朴风格,即将迎来首批入住老人。作为西城区普惠养老项目,红莲幸福家的房间带着一般养老院居室少见的阳台,更接近民宅样貌,令人感觉很是亲切。

站在窗边俯瞰,莲花河景观水系一览无余。80多岁的杨振蓝老两口,陪伴多年的保姆回了老家;82岁的周奶奶,儿子平时在国外,老两口换过5个保姆都不合意。参观养老院后,他们都决定将这里作为自己“第二个家”。

“近”,是老人们相中红莲幸福家最常见的理由。红莲北里、红莲中里……窗外高低错落的居民小区,是不少住户们心底里的寄托与抚慰。“平时回去看看、拿个什么东西都方便,子女也可以常来探视。”

另一个理由,就是养老院过硬的医疗配备。用68岁侯阿姨的话来说,“老年人最看重的是机构就医有保障,住进来心里才踏实。”

在养老院一层,设有红莲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普通养老院内设医务室不同,服务站具备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功能。注射、开药、诊疗等等,都可以在服务站直接完成,还支持刷医保。养老院二层,则设置了一处120急救中心的急救站。不必出楼,老人们的日常和突发状况都能随时得到响应,可以说为生命健康架设“双重保障”。

此外,通过两条不同的路径设计与不同的大门开放位置,辖区居民和入住老人都可以享受相关医疗设施,彼此又互不干扰,最大限度实现资源覆盖。养老院还承接了部分“保基本”功能,后期也会根据入住情况,考虑增设短期托管、日间照料等,为周边有临时需求的居民家庭提供更多触手可及的服务。

据介绍,养老院将自身特色提炼成“四个友好”——服务友好、配套友好、人文友好以及社区友好,就是要“打开养老院的大门”,让健康融入社区、让服务走进家庭。

调研手记——

积极造血 灵活运营

蹲点期间,记者进一步感受到,机构纷纷致力的“开门办养老”,实际上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引进”,机构广泛对接各路优质社会资源,以此增强机构医养结合、专业照护等能力,丰富机构服务领域的内涵。

另一个维度是“输出”,也是机构负责人们努力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众所周知,养老机构拥有人员、设备、技术、场地等天然优势,如果能够兼顾在院长居老人和周边居家老人的利益,实现差异化分时共享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弥补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能力有限的“短板”,显然会成为地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

从现实角度考虑,养老既是“事业”又是“产业”,要协同发展。“关起门来办养老”,很多机构的日常收支很难维持平衡,不利于长远发展。通过多端经营来覆盖成本,才有可能为入住老人,以及辖区老人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在“居家—社区—机构”的有效联动中,更多老人有机会感受和体验机构的服务,无形之中拉近机构与老人之间的距离,培养潜在客户,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更为切合养老企业积极造血、灵活运营的题中之意。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