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这些运动误区 你避开了吗

长寿之道 12-12

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运动素质、增进健康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就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和于术数”,就是说进行运动养生一定要坚持“和”的原则,也就是调和、适中的意思,既不能太过,也不要不及。

老年人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延长寿命。但是,在日常健身中,有些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如果走入这些误区,反而容易损害身体。

为此,记者来到浙江省中医院,让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潘智敏给大家支支招。

误区一:登山对骨骼有益

胡阿姨的家距离西湖挺近,老人几乎每天都会去湖边的山上转一圈,当作早锻炼。一开始,胡阿姨走得非常带劲,觉得自己体质都好了不少。之后,她决定加大运动量,每天大概要爬山两三回,久而久之,她常常在爬山时感到膝盖疼痛,尤其是在下山时这种痛感更加明显,不得不放弃登山的锻炼方式。

“爬相对平缓的山本身是好事,可以让人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优美的景色也能让身心得到放松,但是过度就不好了。”潘智敏说,锻炼项目和锻炼方式的选择一定要因人而异,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

一般来说,老年人身体器官老化,骨质疏松,各项身体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应避免剧烈运动,以运动强度较低的散步、慢跑、打太极为最佳选择。除了考虑年龄因素以外,还应该根据自身是否有运动的习惯以及自己的体质状况来选择运动的强度。在开始系统锻炼之前,应该进行适宜的体检和一些运动练习测试,以检查是否患有某些运动禁忌症。例如患有骨性关节炎及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者,就不适合爬山、爬楼梯、深蹲等活动。

误区二:饭后立刻百步走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也是不少老人的口头禅。

然而,潘智敏告诉记者,并不是饭后立即出去锻炼的做法并不科学。因为刚吃过饭,胃肠道开始消化食物,如果饭后立即开始运动,特别是剧烈的运动,就不能使食物充分与消化液接触而被消化利用,会造成消化不良。而且,大量血液进入胃肠道导致脑部供血减少,会使人有困意,精力不集中,更容易出现意外跌倒的风险。

吃饭后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一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另外,从事运动之前要先进行5至15分钟的热身运动,可做一些柔软体操,活动头、颈、手、脚、腰等,使全身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在进行过较剧烈的运动之后,也要让身体的活动量慢慢地减少,逐步过渡到停止活动,千万不能在剧烈运动后突然坐下或躺下休息。无论从事任何运动,这两个过渡阶段都不能省略。

误区三:运动健身一定要出汗

有人说,锻炼就必须要出汗,并且出汗越多,出汗时间越长,说明锻炼效果越好,这也是一大误区。

运动的目的不是让人疲劳,而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和心脏的能力。如果过度运动,则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产生能量来补充过度运动的需要,造成身体组织的过多消耗,加快器官的衰老。而且过度运动会加重心脏的过度使用,超出其负荷能力。长期下去,反而有害自身健康。

古人在从事运动锻炼时提倡以“小劳”为标准。“小劳”就是从事运动锻炼时应当掌握的尺度。自我感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应注意看看自己运动后精力充沛与否,食欲情况如何,这些都是判断运动是否适中的标准。同时,各项指标都应在运动后5至10分钟恢复正常,如此则表明运动量适中,否则就应加以调整纠正。

误区四:一边锻炼一边补钙

“很多老年人来我这边问,钙片是不是多吃才好,这是不对的。”潘智敏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强壮,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钙片。

事实上,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荐摄入10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不仅不会强壮骨骼,还可能危害健康。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日常饮食中适当多吃奶制品、小白菜、豆腐干等含钙丰富的食物,还要戒烟、适量运动、不喝碳酸饮料,减少骨量流失。

误区五:补品越有营养越好

前段时间,随着电影《西虹市首富》的上映,片中一曲《卡路里》也传遍了千家万户,那一句“保温杯里泡枸杞”更成了朗朗上口的健康箴言。对此,潘智敏表示不认同。

潘智敏说,补品并不是万金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补充,缺什么补什么,不分体质和症状的乱补,可能导致其他疾病,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平衡的膳食足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不需额外进补。即使进补,首选山药等药食同源的食物。

“像秋冬季节可以适当‘贴秋瞟’,不过我个人更建议大家多吃萝卜。”潘智敏说。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