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一区一机构 青岛构建特色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动态 10-21

  今天,全市200处社区(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集中开业、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将在莱西市日庄镇举行。一批农村养老惠民政策出台试行,标志着青岛农村养老事业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面对农村老年人的独特养老需求和严峻挑战,青岛市坚持全领域布局、全方位推进、多触角延伸,因地制宜积极构建区(市)、镇、村三级无缝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托起了农村老人的夕阳幸福梦。今天,青岛早报联合青岛市民政局推出“解码青岛农村养老”深度报道,解读农村养老的“青岛样本”、农村养老的“莱西经验”和农村养老的“万林担当”。

  农村养老服务与城市相比,存在服务设施短缺破旧、服务人员数量少水平低等特点。长期以来,青岛市在涉农区市的每个镇都建有一处镇办敬老院,承担农村特困供养对象的集中供养功能。但镇办敬老院存在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具备医疗条件、养老服务人员不专业、无法照料失能失智特困供养老年人等问题。与此同时,因农村地区专门的服务设施和专业的服务组织数量较少,农村社会上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无法妥善解决。

  三年来,青岛市创新思路做法,将农村镇办敬老院中供养的特困老年人全部集中到区(市)级社会福利中心供养,将镇办敬老院全部转型成为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农村幸福院全部转型成为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下设的服务站点,全部免费交由中标的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运营。农村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青岛的成功构建,提高了农村特困老年人的供养服务质量,妥善解决了农村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难题。

  此外,青岛市民政局还为全市社区(村)养老服务站统一设计了“青福颐家”品牌标识,通过标准化养老机构形象设置,增加了农村老年人对家门口养老服务品牌的认知度。[page]

  / 强基础 /

  一区一机构 优化集中照护

  生活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生病有人理,通过相对长效多元的机制让农村老人安享平安、健康、幸福的晚年,是青岛市积极推动和创新农村养老服务的目标之一。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哲介绍,青岛市高规格设计、高层次配置、高标准建设了10处区(市)级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拥有床位10250张,与农村敬老院相比,社会福利中心在供养质量上实现了大幅提升。所有社会福利中心均配备有标准食堂、活动中心、医护床位等设施,服务标准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养老机构水平,其中8处实行了公建民营,通过招投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选取了有医疗资质、有运营大型养老机构经验的企业运营区市级社会福利中心,能够为入住对象提供高质量医养结合服务。

  社会福利中心先进的设施设备、优良的服务质量和稳定的安全保障,再叠加长期护理保险补贴和养老机构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开启了农村养老服务序幕,大大提升了入住的农村特困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对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目前,青岛市对有意愿集中供养的老年人全部进行了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供养对象的集中供养率达到了53.4%。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织密兜底保障网络,增强社会福利中心的失能照护和集中供养能力,满足特困供养人员的照护需求,严格落实分散供养对象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制度和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制度,确保兜底保障到边到底,全面覆盖。

  / 全覆盖 /

  一镇一中心 方便多样暖心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就要努力构建起政府政策扶持下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引导支持品牌化、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投身农村养老服务市场,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辅具租赁等专业服务,不断提升农村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青岛市在将原先供养在敬老院中的特困老年人集中到区(市)级社会福利中心供养的基础上,整合农村镇街辖区内闲置的敬老院、学校以及合并乡镇空置出的原政府办公楼等房屋设施资源,免费提供给中标的养老服务企业使用,供其建设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做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打造好街道、乡镇、社区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这是养老服务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青岛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春介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农村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未来的服务水平,是养老事业的生命线。因此,优中选优,甄选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和组织参与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中标的养老服务企业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具备三星级及以上养老机构资质,具备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机构资质,具备实施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市场的能力。每处中心面积要求在1000—2000平方米,设置30—70张集中托养床位,并同步设置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监管、助浴助餐、中央厨房、康复辅具租赁、时间银行、老年人文体活动等功能,由此经过层层考验,最终成为集机构、居家、社区养老于一体的乡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称心满意的各项服务。

  目前,青岛市已建设完成40处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全市农村镇全覆盖。“五星级”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服务老人方面,一改过去“一张床三顿饭”的单一模式,而是将文化娱乐、游戏锻炼、沟通安抚等更多元素丰富到日常服务中,既可以为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长短期托养服务,也可以为广大农村居家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物美价廉的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村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人享受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真正成为一个其乐融融、幸福温暖的老人之家。

  / 促延伸 /

  一村一站点 用心用情服务

  走进一家家房屋面积达到35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站点内,除了标配食堂消毒柜等专业厨房设备,还有“暖心送餐”特色项目,实行上门配送养生套餐、定制套餐等服务,免去老年人在家买菜、做饭、营养搭配和刷洗碗碟的麻烦,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介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服务设施越织越密,满足老年人15分钟养老服务圈需求,为此考虑到农村地区地域广、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现实问题,我市通过原有农村幸福院转型和新配建等方式,在每个农村新型社区都建设一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目前青岛市已建设完成354处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明后两年将实现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全覆盖。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统一免费交由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运营,由运营组织根据农村社区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设置不同的服务功能,目标是为轻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及有需求的健康活力老年人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真正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村入户,补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青岛城市社区完善提升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在农村100个行政村建设100处农村村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从今年开始,青岛市进一步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设施向社区、村延伸,相信越来越多农村老年人会就近享受到优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区养老服务站……从今年开始,青岛市进一步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设施向社区、村延伸,相信越来越多农村老年人会就近享受到优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 送服务 /

  一人一签约 破题居家养老

  当前我国主流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数据显示,目前90%以上老年人仍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但随着老人失能程度加剧、家庭成员照护时间和精力受限,现实中居家养老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如何既保留家庭的基础养老功能,又解放家庭成员的照护负担成为一个难题。在农村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及原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转型改革完成后,推进“家庭养老床位”签约是青岛市的又一重要破题之举。

  “太好了,有专业的人管我了。”在得知自己通过审核,成功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后,莱西市水集街道村民张阿姨高兴地说。患脑梗4年且肢体偏瘫的她日常生活需要专人照护,但子女不在身边,生活极其不便。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后,家里从此多了许多专业化养老服务和适老化设施设备,真正实现了居家养老,没有了后顾之忧。此前,青岛各区市充分发挥街道和村居作用,由村居工作人员陪同养老机构运营组织人员一同对失能失智老年人进行入户宣传,提高了农村老人家庭养老床位的签约率。按照《青岛市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规范》要求,对签约的家庭养老床位统一进行适老化改造,并提供专业照料、远程监测等居家失能养老服务,统一纳入青岛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管理,加大了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监管力度,确保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质量。

  “年龄大了就喜欢在老房子待着。家庭养老床位,不仅为我提供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服务,而且价格相对便宜,服务也很周到,让我感觉很放心,很适合我。”平度市大泽山镇86岁的薛大爷说。多项“菜单式”护理服务,让他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相当于把养老机构的床位设在家里,把专业服务延伸至“床边、身边、周边”,既发挥了养老机构的辐射作用,又弥补了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不足的问题,取得了多方面好的效果,从而也让家庭养老床位概念深入人心,引导更多农村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服务。[page]

  【延伸】

  打造“养老服务大集”

  青岛市是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高龄化态势突出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04万人,老龄化率20.28%;8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8.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4.1%,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发展趋势。长期以来,青岛市养老服务存在“供需不匹配,所供非所需”问题,一方面,部分老年人由于信息渠道狭窄,获取信息量较少,无法及时准确地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养老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养老服务组织因为无法了解到老年人真正养老服务需求,无法设计打造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服务产品,进而影响了养老服务组织的盈利和长远发展。

  为破解这一难题,青岛市创新采取举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的方式,由属地区(市)政府、养老服务组织和政社企联动,打造具备养老服务组织品牌特色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通过歌舞、相声、情景表演等形式,宣传普及推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和服务内容以及养老服务组织的服务产品,让老人找到服务,让服务找到对象。鼓励更多老年人尝试、参与、享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养老服务企业能够切身了解居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有效提升服务的质量水平和便捷程度,实现供需双赢,促进青岛市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青岛市已在全市各个街道和社区推广举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实现了地毯式全覆盖。老年人及其家属无需再担忧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最新养老服务扶持政策和服务资源,能够不出社区就能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养老服务产品。养老服务组织也通过举办大集,更广泛、更高密度地宣传推广本企业的特色服务产品,更好地掌握广大老年人的真实服务需求,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老年人不同需求的养老服务产品,减少了宣传成本和资源浪费,真正实现了养老服务领域的“供需双补”和“供需两旺”。

  创新推出“青岛养老地图”

  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享受信息化时代的便利,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周边养老服务设施信息情况,市民政局依托青岛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开发了青岛养老地图,已于2021年11月19日正式上线。全市286家养老机构、197处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地理位置、门牌及内部设施照片、星级评定结果、收费标准等信息均可整合展示在青岛养老地图上。另外,为了促进养老服务市场更加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青岛养老地图上公布了10个区(市)的养老服务热线,广大群众在购买和使用养老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拨打上述热线向当地民政部门反映。青岛养老地图采用微信小程序开发,用户直接在微信小程序界面搜索“青岛养老地图”,即可打开使用,查看想要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地理位置、类别性质、备案床位数、等级评定结果、详情介绍等,并可以直接预约入住养老机构床位或签约家庭养老床位。此外用户还可以在青岛养老地图中获取最新的养老服务政策和资讯,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生活娱乐需求,实现“老有所乐”。

  通过建立青岛养老地图,一方面让老年人能够准确快速地寻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水平适宜、价格适中、安全可靠、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另一方面,通过对青岛养老地图上呈现的服务信息分析研判,不仅能为民政部门优化全市养老服务政策设计提供有力支撑,有效化解部分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实现养老服务机构由“建得多”向“建得准”转变。[page]

  【声音】

  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哲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 参与农村养老服务

  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哲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一座城市和一个乡村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映衬着其文明程度。建设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促进农村养老服务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短板而作出的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

  农村养老问题事关全市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农村地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能够让广大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机构化、专业化养老服务,能够极大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发展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既能有效保障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基本民生需要,又能够发掘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创造大量的养老护理员岗位,缓解就业难题。

  王哲说,建设农村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其社区服务站点只是做好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第一步,如何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加大农村养老服务产品高质量供给,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起政府政策扶持下的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是接下来要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引入市场力量,盘活闲置土地和农宅,建立养老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供给体系,只有市场有积极性、农民有获得感,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才能派上用场。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教授、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 刘文俭

  因地制宜调动农村 互助式养老积极性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教授、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刘文俭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农村养老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在迈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时代,农村养老是我们的薄弱和短板环节,尤其值得关注。农村养老怎样发展?刘文俭认为首先应该把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模式、新的运作方法,同时积极调动社会企业力量,政府同时要在政策、财政、空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将在“十四五”时期具有较强发展潜力。互助式养老是以政府为主导,依托原有农村基础设施,通过邻里互助、亲友互助、志愿者组织、市场参与等方式实现低偿、公益性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刘文俭提到,之前在青岛周边区市调研时,发现有的农村通过开展“道德银行”积分兑换,助推乡村文明,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比如为居家社区养老中心捐助、送菜,孝老爱亲,都是储美德、扬善行,借助乡村传统的互助友爱,激活农村居民守望相助的认知,将零散的互助行为有效组织起来,调动起广大农村居民的团体性力量。这种互助式养老具有低成本、可落地、可持续、灵活性的特点,把农村养老、道德建设、脱贫攻坚、乡风文明有机融合,又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信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