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意定监护制度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制度机制,往往出现监护人选择困难、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因此,各国纷纷加强对意定监护制度的研究和实践,以满足老年人和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的实际需求。
但与此同时,意定监护制度的发展也面临挑战,如何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以更好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在9月27日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主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上海闵行区尽善社会监护服务中心理事长、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理事长、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认知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顾春玲,上海闵行区尽善社会监护服务中心总干事费超,分享了推广和实践意定监护过程中的细节与问题。
哪些人群需要意定监护?
2020年8月,上海闵行区尽善社会监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尽善”)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从事意定监护的社会组织。
顾春玲介绍,尽善的社区服务工作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他们会策划一系列的行业推广工作,比如老年群体调研、社区科普、基层赋能。另一方面,他们也负责个案服务,以意定监护为主,同时也涉及到指定监护、委托监护、监护人监督等。
在做社区支持的过程中,顾春玲和同事们发现,患有认知障碍的群体经常有一种恐惧感。相比于寿命长短,这些患者更在乎活着的尊严,他们害怕在未来失去自主决策权。
因此,在顾春玲看来,意定监护更多是从服务的角度,去帮助委托人完成其所想要完成的事情,守护委托人的尊严和权利。
而在关注服务的同时,尽善也会与委托人的财产做出“防火墙”切割,将委托人的财产以及财产未来的委托交给公证处、信托等第三方处理。
基于以往的服务经验,顾春玲发现,需要意定监护服务的绝不仅仅是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群体,还有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事实上,这些人群面对着相同的问题,也有着相似的需求,包括医疗救治、入住养老机构和最后的丧葬。
亟须提升认知度
目前,意定监护制度在国内仍然处于初步的普及教育阶段。
费超表示,尽善所做的行业推广或者社区赋能,其实几乎都基于个案之上。这背后要做大量普及教育工作,因为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些服务的实质内容,这就使得尽善要进行大量的普及教育工作,包括针对特殊人群的调研、基层养老工作人员的培训、社会监护人的培训等。
不过,费超介绍,上海民政局负责的养老服务中,有一项“养老顾问”服务,可以帮助老年人解释相关政策,介绍服务资源,推荐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项目。尽善已在“养老顾问”进行报备,所以当老人咨询相关服务需求时,“养老顾问”就可以把尽善推荐给该老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志愿者上门的服务中,法律服务占比很重。费超解释,因为意定监护是需要成年人在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时候,为未来某个阶段选择监护人,但大多数老人并没有这个意识,这就需要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科普法律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意定监护。
但在调研过程中,尽善的工作人员发现,基层的居委会和部分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方面依旧存在较大空白。费超认为,这是由于目前政策和法律法规对该领域的责任界定尚不清晰,社区基层并不清楚是否要为监护责任兜底,也不清楚具体的实践方式、经费保障、操作规范或标准。
最后,费超总结道,目前社会监护服务主要存在四点问题:社会监护服务的公众认知度不足;社会监护服务模式、相关标准有待完善;社会监护服务团队能力有待提升;社会监护服务组织的公信力有待加强。
虽然意定监护是相对私人的领域,是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组织之间产生的关系,但在当下环境中,意定监护的有效推广,还需要政府公信力的背书。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
作者: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报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