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全国将建5000个老年友好社区,5万亿智慧养老产业蛋糕待分割

养老动态 12-2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夕阳红产业所蕴藏的巨大潜力正日渐明晰。

  最近,上海市江苏路街道为辖区内1200余名独居老年人安装智能水表,上了热搜。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独居老年人家中的水表会自动报警,居委会干部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确认老年人安全。

  网友纷纷点赞上述举动,并喊话全国推广。其实,智能水表只是此次上海智慧养老中的一环,此外还有“AI外呼”“门磁系统”“烟感报警”“红外检测”“智能手环”等,均安装在独居老年人家中。如遇反常情况,均会通过“一网统管”平台及时反馈,并召唤人员前来看望。

  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副司长蔡菲日前表示,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同时,给一部分老龄人带来了困扰。如何帮助老龄人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将在全国创建5000个示范型老年友好社区,还要建一批老年友好型城市。在跨越数字鸿沟方面,智能技术和老龄人自身学习要相向而行。

  老龄化社会已成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数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2.6%,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预示着可观的养老市场。

  根据既有养老规划,即使是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分别仅有4%和3%的老年人能住养老院,6%和7%老年人有社区帮扶,因为社区的人力也很有限,剩下的90%都是居家养老。为老龄人打造友好社区,友好城市,不仅是老龄人迫在眉睫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举措。

  十余年探索催生智慧养老蓝海

  老年友好社区和老年友好城市的说法始于2005年。为了更好地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实现,当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22个国家的33个城市启动老年友好城市项目,首次提出了“age-friendlycity(老年友好城市)”,并在许多政府政策文件中使用了术语“age-friendlycommunity”,“老年友好社区(age-friendlycommunity)”。

  而我国则在2009年就开始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试点。这一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上海市黄浦区、上海市杨浦区、上海市长宁区、浙江省湖州市,以上6个省的9个城市和城区展开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友好社区的试点。

  此后,试点城市和社区有所增加,目前中国大陆共拥有14个“老年友好型城市”与“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试点。而老年城市和老年社区都亟待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科技手段方便老年人接收信息,参与社区建设,设置健康小屋,提供社区健康支持服务,提高社区长者健康保障。

  上海江苏路街道就是2009年的第一批试点社区之一。江苏路街道岐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卫红表示,“智慧养老”减轻了居委会的压力,让基层工作人员不用再疲于奔命天天上门探视老年人,却提高了对老年人的精准照料程度。

  事实上,智慧养老是一个全社会共创共建的过程,要利用时代科技的进步将传统型养老和技能型养老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服务独居老年人。十四五规划中,全国创建5000个示范型老年友好社区和老年友好型城市,显然将为智慧养老带来巨大商业机会。

  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朱勇表示赞同。“我国养老产业仍面临重大缺位,居家养老将是国内养老未来发展的重点,全国多地颁布规划,预计将有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发展方向包括上门护理、居家智能养老设备、适老家居改造等。”

2017年2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将智慧养老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根据国泰君安分析,一个在2020年达5万亿的市场空间将有序展开。

  智慧养老产业进入爆发阶段

  “根据目前的技术和经济状况判断,2017年及以前都可以归纳为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培育期。”朱勇认为,2017年-2019年,适应养老服务产业的法规、政策、标准和创新体系及可信交易环境将逐步建立,众多智慧养老服务企业投入其中。

2020年疫情的加速,智慧养老服务产业进入行业爆发期。但从竞争端看,市场仍处于增量厮杀阶段。根据健康界对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颁布的四批智慧养老示范企业的统计,示范企业中包括77家信息技术公司,约占一半,其次是养老服务公司37家和医疗科技公司35家。

  智慧养老产业链长,涉及行业多,其顺利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购买服务、场地支持等加大对相关技术企业以及智能养老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与服务中介机构、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养老供给主体的专业优势,进行协同创新。

  从整个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来看,上游智慧健康养老设备供应商承担着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智能硬件产品、搭建智能软件系统以及应用平台的任务,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最为核心的环节。

  但在我国,上游企业的产品层次呈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大部分企业聚集在技术较为低端的产品领域,且竞争激烈,而附加值较高的高端产品领域企业却相对较少。对此现状,业内相关从业者表示,虽然不少在外商已经在国外形成较完善的智慧养老生态,但要真正在国内落地仍需要打破不少机制的障碍。

  而在政府推动下,智慧养老产业的需求不断清晰。2020年4月27日,由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市经信委梳理形成的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正式对外发布,分为安全防护类、照护服务类、健康服务类、情感关爱类共四类。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介绍,这些场景有的是长期困扰亟待解决的,有的则是新冠疫情期间产生的一些新需求。比如,认知障碍老年人防走失场景、老龄人卧床护理场景;又如,机构无接触智能消毒场景、机构出入管控场景,这些原本经常碰到的场景,在新冠疫情期间养老机构封闭管理中产生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蒋蕊说,今后还将定期向社会发布新的场景需求,希望应用场景至少符合5个基本要求:一是紧贴用户需求,着眼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二是形成服务闭环,按“小切口、标准化、可组合”原则,全面考虑相关的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服务环境、服务保障等环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三是强化服务配套,在提供技术与产品时,同步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确保服务响应及时、服务资源可及、服务保障可持续;四是力求价廉物美,提供成本可控、质量可靠、持续有效、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五是注重人文关怀,尊重老龄人行为习惯、情绪情感、人格尊严,以“赋能”为前提,增强老龄人的自理、自主能力。

  “产品和服务要体现人性化、有温度,不宜简单替代老龄人尚有的生活能力。”她强调。

  行业格局尚待瓜分

  智慧养老仍存在一系列发展瓶颈亟待打破。“缺乏顶层设计,且政出多门、标准不一”朱勇介绍,有一家企业投入了近千万元对某医院使用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可由于标准不对接,该系统无法在不同项目间有效应用。

  面对风口,布局的企业众多,且多选择与政府合作,推进互联网+养老的实现。以上市公司为例,万达信息(300168)与上海、四川政府合作建设养老信息化平台,南京新百(600682)旗下的安康通与上海、重庆等十余个省市的民政局、卫计委合作。东华软件(002065)与政府完成国家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升级改造、等项目。数字政通(300075)分别与河南焦作市、云南文山市签署协议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以及"智慧文山"项目建设。延华智能(002178)则承建长春市养老综合云信息平台项目。与政府合作切入智慧养老领域是上市公司在推进养老业务时选择的主要方式。

  除互联网+养老的方式之外,互联网+养老+医疗也成为诸多信息科技公司的经营业务。医疗信息化出身的东软集团(600718)早在2013年就布局大健康产业链,推出"智慧养老"系统,通过不断完善健康云平台建设,已经在沈阳等地建立了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形成智慧+医养的新模式。

  中关村物联网智慧健康专委会秘书长迟胜认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风口很大,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由于产业整体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行业内尚缺乏具体的标准模板,这就难免会出现相互模仿导致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如智能手环、检测设备等功能都大同小异,很难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经营者应当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理清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身体状况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生产出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

  智慧养老产品还面临较大的供需匹配难题,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老龄人对这些功能复杂、使用步骤繁多的新生事物并不太擅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老龄人对智能产品的需求的确在增长,但很多产品的定位并没有落在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上,不同年龄阶段对智能产品的具体功能要求也不同。未来智能化产品想要“深耕”养老领域,关键就是要掌握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万磊则认为,我国智慧养老更多关注技术层面,服务内容相对较简单,主要满足基本的信息传递,偏重基本生活管理服务,忽略了对老龄人群的人文关怀,诸如心理情感需求、互动及人际交往等。产品适老化程度较低,智能化程度不够高。产品与系统的关联性、数据的准确性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智慧养老的产业人士,对产品的理解,与医疗端的需求还是存在分离的。”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源生以传感器为例说,在智慧养老所有应用场景中,都离不开传感器,这为传感器企业提供了增量市场。“但在传感器企业介入智慧养老产业过程中,需要建立医学专业人员与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协同创新机制,互相弥补专业知识欠缺,寻找、研究、解决人体生理参数采集中的交叉性问题。”

  在蒋蕊看来,当前很多企业致力于发展智慧养老,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三重三轻”。

  一是“重技术、轻需求”,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流行或前沿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逐渐应用,但是还需要从使用者,也就是老龄人的角度出发,满足老龄人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和解决机构管理中的痛点,让技术运用和需求满足之间更好衔接。

  二是“重产品、轻服务”,穿戴式设备、远程报警设备、辅助器具等大量智能产品不断涌现,让人们耳目一新,但是产品所需要的持续有效的服务支持往往缺位,导致产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最后或只能“昙花一现”或被束之高阁。

  三是“重概念、轻场景”,随着物联网、区块链、富媒体等概念的引入和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得到了丰富,但是概念需要转化成直观、系统的场景,让用户可体验、可运用,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下功夫。

  “尽管智慧养老产业还不够成熟,但无疑是巨大的蓝海。”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赵振越认为,智慧养老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一旦相关技术和成本等瓶颈得到突破,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在智慧养老领域,具有技术、成本突破潜力的初创企业和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值得投资人重点关注。

  “5000个老年友好社区的建设显然是明确的信号,未来智慧养老的角斗场上,或将在产品、资本、服务与定制化能力、灵活响应市场需求等维度上展开新一轮角逐。”赵振越认为,尽管还有很多问题待解,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夕阳红产业所蕴藏的巨大潜力正日渐明晰。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健康界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