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人口老龄化时代,如何缔造“有弹性的未来”

养老动态 07-13

  “80亿人的世界:迈向有弹性的未来,抓住机遇,确保人人拥有权利和选择”,这是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致辞中提到:在这一年,我们预计地球上会诞生第80亿名居民。世界人口日提醒我们,我们担负着爱护地球的共同责任,这一天也是反思我们在哪些领域仍未履行对彼此承诺的时机。我们的世界处于COVID-19疫情、气候危机、战争和冲突、人道主义紧急情况、饥饿和贫困中,岌岌可危。全球人口达到80亿是一个数字里程碑,而我们必须始终把关注重点放在人身上。

  世界人口日源于1987年7月11日的世界50亿人口日,并于1989年由当时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员会设立,旨在聚焦迫在眉睫而至关重要的人口问题。过去几十年,不少人忧虑人口数量过快增长。1968年,保罗•艾里奇(PaulEhrlich)的著作《人口爆炸》出版,警告“人口过多”将导致饥荒并摧毁地球,呼吁通过人口控制来遏制人口持续增长。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艾里奇关于人口增长以及如何应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近些年,人口迈向老龄化,正在成为另一大隐忧。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也日益显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中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的老龄化,对于经济社会是一大挑战。老龄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事实上,许多老龄化国家都陷入了劳动力匮乏、人工成本高昂的困境。过快的老龄化,将给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冲击,保障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任务将艰巨繁重。

  面对老龄化的种种挑战,中国政府未雨绸缪,不断出台积极的政策,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顶层设计愈发明晰。为让老龄人安享晚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空前重视。2022年2月21日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国发〔2021〕35号),提出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推进普惠养老服务进家庭、进社区。

  为减缓老龄化的速度,各地频频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民众生育。但毋庸讳言,无论是鼓励生育,还是养老服务的供给,仍然许多难点和痛点。比如,在一些地方,鼓励生育“雷声大,雨点小”,财政的投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些地方加码“生育假”,一味给企业责任加码,缺乏合理的分担机制。在养老服务的供给上,农村地区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推动公平养老,亟待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在正视和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注意到,老龄化并非“洪水猛兽”,挑战之中也蕴含机遇。

  近日,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在《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与施策(2022)》新书发布会上提出:需要把老龄人群当作资源,而不是负担。我们有那么多到了退休年龄,但仍然精力充沛的工程师、教师、医护人员、律师、经济师等等,他们是中国社会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即使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也还承担着非常重的任务,很多田是他们在种,很多留守儿童是他们在照看。

  中国有句老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代社会应当鼓励老龄人发挥自身专长和作用,尊重和支持老龄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从全世界的经验看,养老正在从“享乐型”向“参与型、发展型”转变,夕阳就业和银发经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老龄人走出家门,服务社会,不仅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有助于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龄人作用。《意见》首次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并明确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

  于全社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老龄人口对社会做贡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问题和生态效益。老当益壮的老龄人,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发光发热的机运和通道。事实上,一部分低龄老龄人具有知识和经验优势,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就业、再就业愿望也非常强烈。然而,由于年龄的歧视,能够提供给这些低龄老龄人的职位并不多。低龄老龄人无法缴纳社保,获得职业和安全的保障,用人单位也存在种种后顾之忧。

  所以,要激活老年群体中蕴藏的宝贵人力资源,从政府到社会,还需拿出更多破解和帮扶举措。比如,严格执法,禁止年龄歧视,适度放宽一些老龄人能够胜任的职位的年龄限制。设计一套老龄人就业相关的保险制度,如工伤、意外等等,打消用人单位的后顾之忧。为有就业意愿的低龄老龄人,提供公益的就业培训,拓展他们的就业路径,等等。如此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更多老龄人发挥余热。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迅速迭代的同时,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人面临“数字鸿沟”。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当下,“九旬老年人买面被拒”等关涉老龄人的话题频频上热搜,进一步呼唤社会为老龄人提供更多培训,在制定涉任何政策前理应考虑老龄人是否能适应,并提供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显然不只是让他们更便捷地买到面条、搭上公交车那么简单,而是防止他们被社会与时代“隔离”,精神上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

  “有弹性的未来”,不能让任何人掉队,不仅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应确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夕阳无限好,最美是黄昏”不只是一种美好愿景,更成为人间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作者韩涵系政邦智库研究员)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凤凰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