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讯

联系我们

安养养老公众号

老年人要善于养神治身

长寿之道 12-12

人的精神状态对其自身的健康影响极大。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都属于精神的范畴。在精神和人的健康的关系上,祖国医学认为神是人身之主宰。神统帅人身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活动。认为有神则生,无神则死,神弱者病,守神者健。在保健养生方面,把通过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来促进健康长寿称作养神治身。在养神治身方面,我国历代著述浩繁,立言精辟。它不仅是一种深刻的理论,而且也是历代长寿者的实践经验。

 

祖国医学还把人的精神活动区分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认为人的七情活动不可“过”,“过”则伤身,甚至引起疾病的发生。在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中,即具体论述了七恃过激对人身伤害的情况:“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忱,伤肺,惊恐伤肾。”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疑虑、恐惧、悲伤、愤怒等不良情绪,更容易诱发疾病。因此,老年人应及早认识到养神治身的重要性。

一、喜怒有节。《内经》记载:“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做驾驭自己情感的主人,不恣意任性。当要“勃然大怒”或“欣喜若狂”之时,当力求自我克制。要避免刺激,转移刺激。林则徐在清廷朝政腐败,外敌侵凌的困境中,内心虽极愤怒,但他面临当时的处境,在自己的房间里专门写了两个大字:制怒。经常提醒自己,防止节制发怒;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劝阻别人吵嘴前,习惯地先把舌尖在嘴里转十圈,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镇静下来。这些都是为了节制喜怒。

 

二、心境宽舒。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特别强调老年人精神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养生有五难:“一为名利不灭;二为喜怒不除;三为声色不去;四为滋味不绝;五为神虚精散。”老年人要善于养生,就要注重精神修养,做到心境宽舒,坦坦无忧愁。而要使心境宽舒,就要克服嵇康所说的“五难”,要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非原则的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孔子的心胸是非常开阔的,对待生活持达观态度。“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不怨天,不尤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老年人要知足不贪,“戒之在得”。山东省莱芜市棋山村有一位老寿星朱红梅,现年111岁,老人在旧社会过着苦难的生活,她生育过五子二女,如今已是五世同堂了。她一生勤俭朴素,为人慈善,乐善好施。她从不大喜大怒。如今她耳不聋,眼不花,对往事记忆清楚,生活自理,甚至还能做针线活哩!又如去年国庆节时我亲自拜访过的我国著名书法家、长寿老人苏局仙,老人家已是107岁的老寿星了。老人见有客至,起身相迎。老寿星脸膛红润,精神矍铄,看上去好似年逾七旬的老人,谈到书法,他老说:“我练字主要是为静心养性。”他认为练书法就是一种养生长寿之道。苏翁娓娓而谈,毫无倦意。临别时他还吟长寿诗一首:“起居体格不相同,医药养生各有从。长寿来源统一处,无忧无虑坐春风。”老人的诗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它告诉我们心境宽舒,对健康长寿是多么重要。

三、寻觅寄托。老年人的生活应当丰富多彩,充满乐趣。马克思在痛苦的时候,总是喜欢演算数学题,以此休息和自慰。这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人至老年,如精神失去寄托,纵然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要“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兴趣和条件,培养一定的爱好,同时多与人交往,使自己生活在欢乐的人群之中,这样就会处处感到幸福和欢慰。

 

四、适应四时。人们的七情变化同季节气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例如阳春三月,人的精神往往开朗、舒畅;夏季烈日炎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烦躁、沉闷、压抑。所以,人的精神活动也应适应季节天气的变化,予以调节。融和春日,蕃秀之夏,应常到室外走动,远眺山林亭阁,近闻鸟语花香,心中自然愉悦频添,神志旷达。秋季景物萧条,容易引起老年人的垂暮之感。因此老年人不要过度沉缅于往昔,避免因思念往昔亲朋而伤感,忧郁的情绪容易使人产生无聊、老朽无用和江河日下之感。胡思乱想对健康非常不利。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宜早睡觉,晚些起身,使情绪意志藏匿安静。一日之内也要清晨舒展活跃,白天精神饱满,傍晚安神悦志,睡前静心少思,这对精神调摄是大有裨益的。

幸福老年养老网 www.xingfulaonian.com
作者:    文章来源: 幸福老年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喜欢